首页 » 杂志订阅 » 工业技术 » 工程基础科学类 »
工程力学
 

期刊名称:工程力学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国内刊号:CN:11-2595/O3

国际刊号:ISSN:1000-4750

出刊日期:月刊

期刊级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2)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3-2024年度)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咨询电话
电话:010-53329409
 
快速订阅

销量:累计出售 0 件,0 个订单

评价: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已有 817 人关注

更新:2024-04-07

 

我要投稿

 
期刊简介
 

1 基本情况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土木系
出版单位:《工程力学》杂志社
签发批准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新闻出版局许可证号1999
京期出证字第2595号中国科协发文[1996]科协宣发出字003号,通知获准成立杂志社
2003年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颁发法人,证书(事证第210000003529),单位名称为《工程力学》杂志社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750
国内统一刊号:CN11-2595/O3
国际刊名代码:(CODEN)GOLIEB
性质及等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Ei收录的一级学会主办的O3力学类核心期刊。
本刊为Ei Compendex、Scopus及ISI web of knowledge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所获荣誉:
本刊于2019年11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
3度连续荣获“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中国科协,2013,2015, 2018)
6度荣获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信所,2006,2013-2018)
8度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2012-2020)
连续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首批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
在2019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年期数:月刊。每年另有1期正规增刊(审批、Ei收录)
印张及版面:16个印张256页,大16K双栏
发行量:1000份
邮发代号:82-862
通信地址:100084,北京清华大学新水利馆114室

2 批文与挂靠

2.1 1984年10月25日,在广西创刊,批文为桂宣办(1984) 304号
2.2 1988年11月10日,国家科委(88)国科发情字726号批准迁京,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挂靠北京轻工业学院
2.3 1991年6月中国力学学会将《工程力学》挂靠清华大学土木系
2.4 1991年7月9日,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换发期刊登记证,(91)新出期字第259号换发
2.5 1996年2月12日,科协发文[1996]科协宣发出字(003号),批准《工程力学》成立杂志社
2.6 1999年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595号
2.7 2003年11月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事证第210000003527号) 单位名称为《工程力学》杂志社

3 编委会负责人的变更
3.1 1984年10月创刊,第一届编委会总编陈祥福
3.2 1991年10月,中国力学学会致函清华大学任命龙驭球为《工程力学》第二届编委会主编,崔京浩为常务副主编
3.3 1995年5月24日,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致函龙驭球先生,请龙先生继续担任主编(力会字95-03号)原编委成员只作部分增补
3.4 1999年5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工程力学》第三届编委会的组成,任命崔京浩为主编
3.5 2003年8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工程力学》第四届编委会的组成,任命崔京浩继续担任主编
3.6 2007年4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通过《工程力学》第五届编委会的组成,任命袁驷任主编,崔京浩任名誉主编
3.7 2011年5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通过《工程力学》第六届编委会的组成,任命袁驷任主编,崔京浩任名誉主编
3.8 2015年6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通过《工程力学》第七届编委会的组成,任命陆新征任主编,崔京浩任名誉主编
3.9 2020年7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通过《工程力学》第八届编委会的组成,任命陆新征任主编,崔京浩任名誉主编
第一届编委会在总编陈祥福的主持下取得很大成绩,1990年创刊五周年时钱伟长先生题词志庆“为祖国现代化服务办好刊物”,对这一段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里重点自1991年力学学会委托清华大学土木系承办以来所作的工作及本刊物的进展汇报如下。

4 工作改进与发展
4.1 办刊宗旨及论文接收
反映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力学与工程结合,发挥力学在工程领域的主导作用,增强力学与工程的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是力学刊物中理论水平较高、学术性较强、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之一。
《工程力学》主要报导力学在工程及结构中的应用,刊登力学在科研、设计、施工、教学和生产方面具有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包括力学在土木建筑、水工港工、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矿山冶金、机械化工、国防军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是力学刊物中专业覆盖面最宽、行业涉及面最广的期刊之一。
4.2 努力提高稿件质量,及时反映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注意约请名家撰稿:
1) 刊登的稿件,有2/3是国家重点基金及省部委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大都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是国民经济中有发展前景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被认为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2) 编辑部注意约请名家撰稿。近15年来,《工程力学》刊登的论文约有1/2以上是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高校名师、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人员等著名学者撰写和署名的论文他们的论文水平高、学术意义大,对《工程力学》的办刊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4.3 扩大刊物的国际国内影响,促进力学与工程的结合:
1) 1993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 Abstracts, 简称CSTA)
2) 1994年美国国际刊名代码(CODEN)中心授予国际刊名代码(CODEN)为“COLIEB”
3) 1995年被评选为一般工业技术类核心期刊,O3力学类核心期刊。载入96年出版的《中文期刊要目总览》
4) 1996年9月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5) 1997年经Ei总部批准本刊被工程索引“Ei” (Engineering Index)收录;美国工程信息(Ei)公司颁发了收录证书,自2004年开始出版经过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正规增刊,该增刊亦被Ei全刊收录。
6) 1999年10月在昆明《工程力学》编委会与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第一届结构工程国际会议,到会代表69人,其中外籍19人(美国3人,加拿大1人,德国6人,荷兰3人,日本5人,泰国1人),台湾地区1人,香港特区6人,我国两院院士张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T.H.H.Pian,欧洲钢协主席Joachin Lindner出席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共收录论文114篇,其中外籍论文19篇,台湾地区3篇,香港特区8篇。这次国际会议为扩大工程力学的国际影响起了积极作用
7) 自科技部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每年发布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以来,《工程力学》在力学类刊物中名次都是偏前的,被评为百种中国学术期刊。
8) 前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专家武际可教授认为:“《工程力学》与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办的《工程力学杂志》(即ASCE办的Engineering Mechanics)相比无论是论文的深度和广度都毫不逊色。而且也不仅限于土木工程,还包括了航空、机械、化工、船舶等专业领域,远较它们为宽。注意发表近年来经济与工程建设碰到的最新学术问题与研究成果,有的成果可以直接供工程师参考和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促进力学与工程结合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效的
4.4 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自2001年先后采取措施以体现期刊国际化,增加刊物的知名度,保持刊物公正性:
1) 编委增加了若干国际名人,现有特邀编委9人(包括港澳台3人)
2) 中、日、韩三种文字的参考文献一律附上英译
3) 表名、图名附上英译
4) 扉页的“本刊要讯”和篇尾的“征稿简则”均加了英译,在英文的“征稿简则”中明确提出欢迎外籍学者用英文投稿(中国籍的学者则必须用中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国家允许,期望以后争取做到中英文同刊
5) 自行设计了4个文件。早在2003年下半年就开始执行。录用稿件需按4个文件要求提供光盘,其中除必要的格式规定以外,最重要的是中、英文摘要的书写准则以及参考文献的数量和新颖性,凡不合格者仍不录用
6) 增加了作者介绍的名额,要求尽可能给出所有作者的介绍,以便提高知名度。因为第二、三作者往往是第一作者的导师,其学术界知名度较高
7) 本刊一稿三审。执行双向保密制,即作者与审稿人互不透明
4.5 扩大发行量,增加载文量:
1) 1991年刚由清华土木系承接时发行量仅为400份,邮局不予发行,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发行量逐渐上升,1994年达到900份,继而1200份,近年来逐渐稳定在1500份,邮局发行,邮发代号82-862。
2) 《工程力学》原为季刊,1999年改为双月刊并陆续将原来的9个印张(144页)增至2005年的15个印张(240页),载文量由1999年的年载文70篇左右增至2005年的240篇左右。2006年又升为月刊,12个印张(192页),连同两期正规增刊,年载文高达400多篇。2008年又由12个印张增为15个印张(240页),这样2008年《工程力学》的年载文可升至600篇左右。
4.6 提高和改善刊物的装祯印刷质量增进规范化:
将小16K改为大16K,用纸先后提高为70克进而80克进口胶版纸,封面提高为200克(原为120克)铜版纸并覆亚膜,装订由平订改为胶订,并先后更换了二个级别较高的印刷厂。大大提高了编辑、装祯、印刷质量。封面刊名按国家规范汉字的要求改为简体字,刊徽也改为现在较为简洁明快的图案并将封面的更新做了如下郑重声明。
郑 重 声 明
自2004年第1期本刊封面做如下更新:
1)根据国家规范汉字的有关规定,刊名改为现在的简化字《工程力学》
2)刊徽改为现在的图案,寓意为:逆时针转90o可视为《工程力学》的缩写“工力”;顺时针转90o可视为英文字母E,转180o可视为英文字母M,EM是Engineering Mechanics的缩写;正面一眼看去一个“工”字横卧在山颠亦可想象为工程实践相对于力学理论总是第一位的。寓意不过是隐含的表达意向而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其简洁明快罢了。
4.7 办刊与学术交流相结合:
自199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7届(见表2)受到结构工程界的广泛欢迎。体现了如下的特点:
1) 扩大信息量,缓解积压稿件
2) 广交学友,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机会和论文发表的园地
3) 组织高质量的特邀报告—结构工程领域的突出成果,知识层次更新的学术研究,国家重大结构工程的综述与发展等
4) 鼓励中青年学者成长——评选中青年优秀论文。自第四届开始每年评选中青年优秀论文,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欢迎。
5) 为力学与结构工程界的学者在学术合作上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6) 要求每位作者填写专家简历表以便不断更新审稿专家库
7) 论文集免费赠送图书馆和资料统计部门约300套,扩大了论文的影响,提高了作者的知名度
4.8 人员更新和培训:
1) 每届编委会换届时都注意知识更新及力学与工程界的进一步结合,本届(第五届)根据力学学会章程的要求编委精简了一半。我们向所有任过《工程力学》编委的专家和学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2) 编辑部主编、编辑部主任、副主任等均先后参加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编辑部编辑、编务等工作人员也先后参加了新闻出版署、科协等单位举办的业务培训,均已获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对国家的办刊政策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感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4.9 谢绝广告:
《工程力学》是基础性学术刊物,过去没有办理过刊登广告的手续,更没有人去拉广告,也养不起一个拉广告的雇员。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2000年再次研究,认为工程力学这种学术性较强的刊物,即使花费很大的力气,也难以拉来广告,还不如干脆死了这条心,为此,工程力学在扉页的本刊要讯上做了公开声明:“本刊为学术性期刊,谢绝广告”。这样做实属迫不得已,但期望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办刊质量保证学术水平会有所裨益。

 

最新目录:

《工程力学》2023年09期

《工程力学》2023年07期

《工程力学》2023年06期

《工程力学》2022年12期

《工程力学》2022年11期

 
相关论文
 
 
相关评论
 
 
同类期刊
 

标准生活

双月

刊号:ISSN:1674-5701

 
投稿 订阅

包装与设计

双月

刊号:ISSN:1007-4759

 
投稿 订阅

包装学报

双月

刊号:ISSN:1674-7100

 
投稿 订阅

中国工程科学

双月

刊号:ISSN:1009-1742

 
投稿 订阅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月刊

刊号:ISSN:1007-2853

 
投稿 订阅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季刊

刊号:ISSN:1673-8047

 
投稿 订阅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

刊号:ISSN:1674-2869

 
投稿 订阅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

刊号:ISSN:2095-3046

 
投稿 订阅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双月

刊号:ISSN:1672-3961

 
投稿 订阅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季刊

刊号:ISSN:1672-3813

 
投稿 订阅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