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微观影响机制
 
更新日期:2019-11-27   来源:经济经纬   浏览次数:1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贷款过程的核心微观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家与银行家三类,这些主体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消费、生产、贷款与放贷的行为决策时,首先会受到当

 
贷款过程的核心微观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家与银行家三类,这些主体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消费、生产、贷款与放贷的行为决策时,首先会受到当期感受到的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同主体也会根据自身特质性的知识、理念、情绪与所获消息(Lucarelli,2015),以及社会中其它主体的看法与观点(Baddeley,2011),形成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Ahmed,2016),继而结合当期感受与对未来的信心(潘建成,2010),对当期的自身经济行为进行决策,这些决策通过金融市场相互作用(Fahr,2011),最终改变了商业银行贷款的整体违约状况。
居民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消费、储蓄与贷款。在当期,如果居民感受到经济景气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较足,则往往会进行更多的消费活动,这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得以通过销售及时转变为现金流,一方面减少了企业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另一方面也向企业传达了可以扩大生产的信号。但更多的消费也往往意味着更少的储蓄,对商业银行而言,储蓄是得以发放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当储蓄减小时,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减少,一般会从严授信要求,以期提高有限可贷资金的风险调整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减少潜在的信用风险。而当居民有更强烈的经济繁荣感受与信心时,根据跨期消费理论,其可能会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在当期进行更多消费。更多的消费需求一方面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消费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而当期经济不景气时,一般伴随着失业率上升和劳动者收入下降,一部分居民可能需要通过获得贷款维持生计,另一部分居民则可能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而选择削减当期消费,将多余资金以储蓄的形式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金的供求失衡又可能会使银行家萌发将多余的资金贷出以获得收益的冲动,而这类贷款由于贷款者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导致违约的可能性变大。
企业家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微观渠道主要是生产规划,企业家的生产规划也主要取决于对当期经营状况的感知与对未来的信心。在当期订单较多且对未来的经济形势信心较足时,企业家有动机扩大当期或未来的生产以获取更多利润,此时企业会选择购买更多生产原料、升级或更换设备、雇佣新员工、扩大生产规模等等,一系列购买与雇佣行为又会改善相关上游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居民的就业情况,并进一步影响其它企业家与居民的当前感受与对未来的信心。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主要依靠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生产所需资金。因此,如果企业管理者判断失误,则可能因基于贷款的扩大规模产出由于无法及时通过销售变现而导致还款期现金流不足,进而引发不能按约偿还贷款的事件发生。
银行家作为贷款发放的决策主体,对贷款是否发放具有最终决定权。由于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Igawa,1990),银行家在面对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的贷款申请时,首先需要结合自身对当前经济热度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信心,审慎评估借款者的资信状况。在感受到经济形势较差、当期违约率较高且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不足时,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银行管理者往往会采取惜贷策略,从严贷款审批要求,拒绝大多数信用风险较大的贷款者,这时能够成功获得贷款的申请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实际还款能力,如此未来的违约率并不一定会上升。
综上,居民、企业家与银行家等信贷环节中不同微观主体的感受与信心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左右其决策行为,进而通过群体效应对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从而最终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微观影响机制

下一篇: 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微观影响机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