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
 
更新日期:2019-12-02   来源:新闻采编   浏览次数:2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采访理念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工作是借助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的综合表达,新闻记者要将传统媒体中贯彻的采访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不同类

 
1.采访理念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工作是借助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的综合表达,新闻记者要将传统媒体中贯彻的采访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不同类型媒体的多种需要,将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受众。
1.1整体性采访理念
受众的数量与日俱增、受众的质量参差不齐、受众的要求杂沓繁多,新闻产品面向的受众环境也极为复杂。新闻产品的传播形式也十分丰富,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HTML5、VR等,媒体在新闻产品制作时需要的新闻素材也变得极为丰富。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媒体的新闻素材需求、不同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树立整体性采访理念,实现一次采访流程,多种素材入手。
1.2创造性采访理念
在网络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数量多、新闻获取渠道宽、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范围广,媒体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往往会面对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这会间接固化采访对象的思维,导致之后的新闻记者得不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对此,新闻记者要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发现采访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挖掘事物的非常规特质。这既是对受访对象固化思维的释放,也是对新闻记者采访理念的突破,树立创造性采访理念可以在创新采访流程的基础上更加迅速地锁定独家报道点,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1.3针对性采访理念
随着受众群体不断扩展、受众要求不断提高,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各类型媒体要有着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新闻记者采访的新闻内容不再面对某一种类型的媒体,而是要满足新闻业信息传播的多样化需求。在新闻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要明晰采访要求,把握采访重点,获取关键信息,使其符合媒体的定位和需求。新闻记者要树立针对性采访理念,在采访前,针对性地考虑各类媒体,针对性地把握受众范围,针对性地了解采访对象,针对性地制定采访环节,满足采访新闻多方发布的需要。
2.采访手段
2.1采访设备
传统的采访设备包括笔和本来记录文字信息,胶片相机记录图片信息,录音笔和装有录像带的录像机记录声音和视频信息,在采访结束后,回到报社、电台和电视台才能进行稿件写作、广播和电视新闻制作等工作。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记者的采访已经实现了数码设备的无线传输,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自拍杆等极大地便利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满足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户外电子屏、手机、平板、等多种应用。
2.2采访方式
当面采访、书信采访、电话采访等是传统的采访方式,伴随着采访设备的更新换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记者要努力学习并积极运用新媒体工具,把握时代节奏,创新采访方式。对于现场采访,不能拘泥于纸、笔等传统工具,要融入笔记本、平板、手机等随机性采访工具,实现新闻采访的多元化选择,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价值。此外,新闻记者要与时俱进,拓展新闻获取渠道、丰富新闻线索内容、改进新闻采访方式,提升新闻采访效果。
3.采访内容
3.1价值判断
传统新闻采访判断新闻价值,通常以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为主要衡量标准。现如今,新闻价值要素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比如,时效性扩展为全时性、接近性细化为心理距离、重要性从受众出发、显著性旨在凸显自身特点、趣味性追求阅读的愉悦体验。因此,当下时代的新闻记者要做到价值判断的熟练掌控。
3.2服务作用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除了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作用外,在服务社会民生上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采访的目的也在于全方位地服务于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各类需求,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采访内容只有立足于受众,为其提供包含丰富知识、哲理、实用价值和服务功能的信息,才能引发受众的认同和共鸣,求得生存空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

下一篇: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