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控效果与风控成本的矛盾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涉及的业务范围千差万别,难以构建统一规范的风险识别体系。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运行系统,主要业务不突出,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治理不完善,其企业的发展状况难以依靠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判断和评估,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想要全面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必须在获取信息的广度、丰富度上有所提高。在传统的模式下,往往通过纯人工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成本,从而使得风控的成本明显的上升。在这种条件下,愿意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大大减少。一方面是分控的效果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是风控的成本需要降低,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成了制约融资问题的关键。
(二)融资方式的局限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部积累和外部融资。初创期大多通过内部积累来实现融资。但随着企业发展,外部融资成为制约企业生存的关键。其中外部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要求苛刻,现行的《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通过上市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募集资金,但要求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最低限度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这使得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而间接融资门槛高、贷款成本高,金融机构贷款要求较多的优质抵押物,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又由于议价能力比较弱,实际贷款利率远高于基准利率。这都严重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相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美国为8年左右、日本为12年左右,而我国则为3年左右,这就意味着除非企业可以自给自足,否则很难通过融资来度过危险期。同时,也正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相对较短,金融机构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此循环便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三)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小企业中有些处于比较成熟的行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是相对成熟的。对于处于成熟行业的中小企业,其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以及企业家的信用。传统经营模式下,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以家族化管理为主导,缺乏职业经理人,并且管理体制极不健全。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还存在着企业文化比较落后,起步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这都严重制约企业长期的发展规划。另外,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创新型行业,除了企业家经营能力与信用外,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创新的风险,如生产的产品是否被市场接受,产品的技术是否过关等。同时,部分企业家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性,很难带领企业突破中期瓶颈,从而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这都增加了企业后期发展的不确定性,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评估后,不愿意将资金投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