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网络社会化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研究
据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样本老年人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设备并接受参与到互联网络的日常生活互动中,一般患有抑郁症或者老年孤冷症的很少,但是此类老年人普遍都患有“手机依赖症”,此现象的发现主要是针对与老年人心理特征和情感以来进行一个分析所得,使用互联网设备并通过网络进行社交的老年人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对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虽然不表现在实际的近距离日常生活中,但是他们这一群体却活跃于网络社交之上,因此,他们的老年生活也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以往那种普遍将情感依赖于儿女亲人身上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不仅如此,使用互联网设备并参与社交网络活动的老年人生活习惯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缺场社交”的生活行为。调查发现,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设备中,上网获取信息的行为占比超过通过看报或者电视机的比例。他们认为,使用互联网社交网络最大的帮助就是拓宽了自己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渠道,而持此观点的人群比例将占整个山东省样本老年人的60%之多,他们认为,传统的近距离、面对面的聊天方式获取的信息极小,而且仅限于某几个点,但是参与到互联网社交网络当中,各种话题和论坛都将能接触到,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技能,拓宽知识面,同时还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友,也因此,老年人手机依赖症便产生,互联网络也成为了老年人群体新的心理和情感寄托,他们的社交网络生活与日常生活相紧密结合,给予老年人群体更多的生活乐趣和能力。
(二)关于老年人群体互联网教育的问题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教育方式和方法。
对比可知,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老年人群体使用互联网设备的比率要高于城镇和乡村老年人,首先,生活在城市的老年群体,普遍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这一群体退休后闲赋在家,他们都有固定的退休养老金,在生活条件上要比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老年人群体优越,经济条件的宽裕,也就决定了各个类型的老年人群体使用互联网设备和参与网络社交的水平,相比之下,城镇和乡村的老年人群体也多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处于一个人口峰值时期,所以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乡村地区生活的老人,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就低,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或者接受能力,相对于城市老人会逊色很多,因此,对于城镇和乡村的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社会化普及,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参与社交生活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接受学习,而不是被动抗拒。
(三)老年人群体的家庭研究
对比五个地区的十个抽样地可知,老年人的家庭背景在决定其使用互联网并参与社交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老年人生活在和中家庭环境中,对于老年人的社会化影响比重很大,比如家庭经济条件、是否与子女一起生活、养老模式等等,在本次田野调查中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购买能力也就相对强,互联网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意愿也会随之增强,其中,城市和城镇家庭的老年人群体使用互联网设备并参与社交网络生活的现象就相比农村地区更为普遍;其次是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受其子女上网的影响也就更深,上网频次相比独居或只与老伴居住的老年人更高;再次是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相比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要高,主要原因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周围的老年人都在使用网络,这也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老人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