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从一则现象谈起:博茨瓦纳的三元农业
 
更新日期:2019-12-13   来源:国际经济评论   浏览次数:2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博茨瓦纳大量存在的自给自足、低投入低产出的自然农业。博茨瓦纳的自然农业主要是由当地的大部分小农经营,种植上基本上是靠天收,不施肥或者很

 
(一)博茨瓦纳大量存在的自给自足、低投入低产出的自然农业。
博茨瓦纳的自然农业主要是由当地的大部分小农经营,种植上基本上是靠天收,不施肥或者很少施肥,产量很低,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在养殖上以养牛为主,牛群在社区共享的牧场流动放牧。牛在历史上曾经是当地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传统上,农民一般不出售牛,只是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才出售。由于博茨瓦纳的牛是以散养放牧为主,因此,牛肉的品质很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较高,同时,由于历史上博茨瓦纳人以养牛为主,因此,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种植。博茨瓦纳因为出产钻石,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但是,钻石的资源是有限的。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种植,往往向农户提供一定面积土地的翻耕服务,种子也是免费的,剩下的田间管理由农民自己承担。然而,有些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就不管不问,产量自然很低。
当地大部分小农户经营的农业特征是:自给自足,小规模、低投入、低产出,粗放经营,主要依赖人力,有些类似于刀耕火种。
(二)欧洲人经营的商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大农场
博茨瓦纳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有一些欧洲人在博茨瓦纳定居并经营农业,他们在种植上使用大机械作业,如激光平整仪平整土地,机械化播种,圆形喷灌设备等,世界上一些大型农机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在养殖上,一般有自己的私人牧场,有大型的饲草加工厂,实行散养与喂养催肥相结合。高投入高产出,博茨瓦纳农业部部长就拥有一个可以养殖5000头牛的大牧场。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看,这些农场类似于现在西方的现代化农场。
西方式农场的特色是,大资本、机械化,规模化、商业化运作。
(三)中国人经营的劳动密集型、商业化、精耕细作小农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博茨瓦纳,因其特有的饮食习惯,对中国蔬菜有很大的需求,市场价格较高。因此,一些曾经在当地务工的中国人便在当地租地种菜,产品主要在中国人中销售,一般种植面积不大,但利润水平较高。笔者所接触到的从事农业的有三个华人。
第一个是来自台湾的S先生。S先生在1964年受到当时台湾官方的派遣,来博茨瓦纳培训当地人种植蔬菜,当时他年仅18岁。但第二年,博茨瓦纳政府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S先生看到这里的条件比较好,便自费来到博茨瓦纳发展。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子女好多都到东南亚发展去了,S先生夫妻二人仍留在当地。他们老两口利用与一个伊朗富商的关系,在其柑橘园的树下空地种菜(大约有1-2亩),那里交通比较方便又靠近哈博罗内,有一孔出水量较大的水井。博茨瓦纳分旱季与雨季,总的降雨量较少,水利灌溉设施差,打井灌溉是一个重要的灌溉方式,一孔出水量大的水井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虽然S先生老两口已经70多岁了,依然自己种菜和买菜。产品主要是在哈博罗内中国城销售。
第二个是H先生。他是北京郊区的一个农民技术员,六十多岁,因为中国援建哈博罗内一个污水处理设施,需要试验一下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是否适宜于种菜(哈博罗内没有工业,城市污水基本上是生活用水)。他到那里试验种菜,种出来的菜送到南非检验。两年后,项目结束。H看到当地华人对蔬菜的需求,便留下来种菜。开始时,向当地人租借了半公顷的土地,老两口种菜。由于运输不便,土质较差,再加上市场供不应求,H又把儿子叫来,在离哈博罗内较近的地方租借了4公顷的土地,租住在当地村里面,利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灌溉。H的农活主要是自己做,有时候也雇上1-2个当地人或者津巴布韦人打工,每天工资很低,大约相当于人民币20元。我们去参观时,H先生抱怨当地人的懒散,夸耀中国儒家文化的优势。当地有人喂鸡,鸡粪没有利用,H 就买来种菜,一卡车鸡粪才400元人民币,基本上不用化肥。H的菜园子被整齐地划成方格子,平整如画,也没有杂草,蔬菜产量很高。
第三个是个年轻人,L先生。他是大学毕业生,学习林业机械的,随中土集团在博茨瓦纳从事工程。他也看到当地蔬菜市场的机会,便辞职领着跟他一起干活的博茨瓦纳人种菜。他租的地是跟他一起在中土干活的博茨瓦纳人的。L自己并不懂得如何种菜,于是他从国内邀请他小学时期的同学J来负责种菜,年薪5万,自己则专注市场开发。J只读过小学,工作两年后,可以用英语指挥当地员工劳动。L英语比较好,因此,跟当地人的沟通比较容易。他雇了10多个当地人,有些员工来自一家,每人每月大约800元左右。吃住在田野地边的简陋的铁皮棚子或者帐篷里面(非常简陋!笔者建议L适当改善一下员工的居住条件,以免影响中国人的声誉),既养猪又种菜。周末L先生买点啤酒,搞个音箱,他们在田边地头跳舞,似乎也很满足。L先生的同学住在村里,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挤占了不少H先生的市场)。生意做大了,他同学嫌先前约定的工资太少,两人产生了意见分歧,J回国了。L先生只好再从家乡找亲戚来负责生产(笔者曾经劝J留下:“你在那里是国际舞台,是农业专家,回到中国就是一个普通农民。”J还是执意离开回国了)。
前后三个中国人种菜的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市场导向,善于捕捉商机,见空插针,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密集、精耕细作,勤俭持家,滚动发展。
这个例子的有趣之处是,博茨瓦纳三种农业模式,分别使用不同技术、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和利润,在博茨瓦纳可以长期并存。H先生、L先生租种的田边,是当地人荒芜的土地。也许有人说,这是因为在那里中国人的蔬菜市场只对中国人开放,当地人难以利用。这也不完全正确。哈博罗内中国城的市场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去销售蔬菜。而且,当地的印巴人也有种菜比较成功的。也或许有人说,当地人缺乏资金,因而,难以经营西方式的大农场。但是,实际情况是,博茨瓦纳政府非常支持当地人从事农业,政府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当地的土地也很便宜。当地人也有尝试经营大农场的,但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一些农机具被荒废了。因此,他们通过中国大使馆找到笔者,希望从中国招募农民来合作经营农场。
按照新古典模型,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所有的超额利润消失,所有生产者的成本和技术会趋同,每个生产者都是获得相同的平均利润。这种现象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从中国的实践上,一个农户的农业模式成功了,当地其他农民就会群起仿效,技术和经营模式会被复制,这是当今中国很多地方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动力机制。但这种扩散机制在博茨瓦纳似乎不存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一则现象谈起:博茨瓦纳的三元农业

下一篇: 从一则现象谈起:博茨瓦纳的三元农业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