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课程设置体系,优化理论知识结构
我国的药学教育课程范围狭窄,应该针对改革目标,拓宽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加入人文相关课程的安排,开展培养临床应用方面的课程,例如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等,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沟通能力。同时,开设具有前沿性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能直接反应药学学科发展动态并展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比如,增加药用材料学、药物经济学、产品开发等学科,开设涉及经济、金融、管理的辅修课程,定期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可以同时涉猎多个知识领域,拓宽知识面,以培养药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学校应保持的理念即是“质疑、创新”,要因材施教,个体化教育,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知识水平,创新教师的教育方法,废除固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变为鼓励式、引导式。同时,将“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引入各药学院校,通过师生研讨、教师启发、案例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应倡导不同学科的交叉式融合,将文理与药学结合、化学学科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与药学各分支学科结合,使药学从新药研发、药物设计、药物药理机制和药品生产与监督管理等各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聘请外教采取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通过设置作业,让学生自助检索文献,参与创新实验设计,能锻炼学生获取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制方面,我国药学教育学制相对于发达国家较短,应适当延长学制或者实行弹性学制,比如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意愿申请停学创业,可以根据参与课题的完成程度适当延长实习时限等。
(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开展大学生科研素质训练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教学个体化的开展,导师资源相对紧张,每位导师需要教授更多的学生,教学质量也有所下滑,这些使得扩大师资力量,聘用具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导师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导师个体化施教,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同时能够得到理论之外的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接触科研,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导师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论坛,鼓励学生独立设计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掌握科研技能,实现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聘请校外及兼职导师,比如邀请药品企业内的药学专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员以及国内外其他院校研究人员担任“本科生导师”,邀请学术能力强的研究生担任“助理导师”,这一制度不仅能缓解导师人员的不足,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未来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要求,丰富学生视野,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逐步对药学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巨大作用,同时导师群体的年轻化,也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生代力量。
(三)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创新能力
1.规范实验室准入机制,建设开放型实验室
开放型实验室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实践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发展。在开放的实验室内,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课题,独立完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院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准入规范,对学生进行考核,达标合格才能进入实验中心进行科研活动,保障了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筛选,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基本科研训练,及时掌握专业实验室基础性工作,也是导师预选有科研思维的研究生进行后续学习的主要途径。
2.推行网络式教育体系,培养创新性思维
“教学-科研-生产-论文撰写”的网络体系是将教育教学促进科研实力,科研进步促进药物生产实践,科研能力提升与生产实践共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的一种网络式教育模式,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其目的就是能够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收获最优的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医药卫生建设铸造中坚力量。医药院校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论文撰写”的网络式教育体系,将教学与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与学生、教师、科研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良性互动,促进实践与创新相伴相形,在学习与实践中,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激发出创新思维。
(四)形成多元互动机制,完善科研创新覆盖面
1.院校内部良性互动
学校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金,举办大学生创新培养计划,定期投入科研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通过严格审查,控制创新成果质量。成立科技创新组织,由各领域专家教授作为带头人,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提升科技活动水平;学校与教育工作者的互动:学校建立教师创新工作考核制度,记录教师参与创新项目的时间、成果,指导学生的反馈与意见,纳入到教师绩效水平评定中,并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学校内部教学单位与科研机构的互动:学校充分发挥以药为主的特色研究和设备条件,为学生的创新实验搭建平台,结合科研院所已经成熟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以实验促学习,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2.与校外的科研机构及科研企业的良性互动
通过共建联合性实验中心平台,共同合作申请课题、开发项目,互派优秀教学员工及优秀学生进行人才交流,以及聘请科研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学校技术专家参与企业研发生产等方式,[6]实现与国内外其他医药院校的交流合作。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不仅能够保障信息沟通通畅,还能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深度交流互动。学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开展了贴近实际生产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相互对接,锻炼学生掌握符合未来工作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