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经验之塔学习理论
 
更新日期:2019-12-16   来源:教学与管理   浏览次数:34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经验之塔理论概要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1946年写《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它将人类习得经验的方式分为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各种学

 
1、 “经验之塔”理论概要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1946年写《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它将人类习得经验的方式分为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各种学习经验可根据其抽象程度,从上到下分为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广播(含录音、照片、幻灯)、电影及电视、参观及展览、见习及旅游、观摩及示范、参与活动、设计的经验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等十个小类,位于经验之塔底层的经验最为具体,越往上则越抽象。
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应该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工具,将具体的学习内容转换为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抽象、概括和意义建构。位于经验之塔中部的各种视听媒体,比抽象的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经验,较做的经验更为简单实用,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学习者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先从实际做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具体的经验,有了具体的经验后,就可以通过观察从具体的事件中累积直观的经验,然后能通过各种媒体提供的间接事物累积抽象的经验,最后能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中凝练成思维概念,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地位
“经验之塔”理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Dwyer.F.M.在其著作《提升视觉学习的策略》中,将戴尔列为启发视觉教育运动的思想家之一。1985年南国农先生将它编入《电化教育学》教材之中,标志着它是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支柱理论之一,从此戴尔的“经验之塔”为广大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学生所熟悉。从它诞生至今,对各级各类的教学过程都影响巨大,今天在全球教育技术领域、特别是媒体理论研究和媒体教学实践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未来的教育依然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经验之塔”是教学过程中选择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须遵循“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一基本过程。据此将学习内容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过程应从生动直观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经验之塔”的从具体逐步向抽象逐步过渡的图解过程中,视听教材处于经验之塔靠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过程中运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经验之塔”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将各种教学资源按抽象程度作为分类依据,而不是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这种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不同时代教学媒体分类学研究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应用奠定了基础。
3、“经验之塔”理论的修改历程
“经验之塔”理论起源于人们对试听教材抽象程度的关注,特别是抽象到具象模型的构建。1946年出版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书中,戴尔把学习经验分成了十大类:直接的有目的经验,设计的经验,表演性参与,示范,实地考察,展览,运动画面,广播—录音—静止画面,视觉符号,词语符号,并用一个三角形展示了各类经验在“塔”中的位置。
在1954年出版的《视听教学法》第二版中,三角形的图形被改成了二维的圆锥图,更具有“锥”的特征。在具体内容上,“表演性参与”改成了“表演性经验”,“野外考察”改成了“学习考察”,在“展览”和“运动画面”之间增加了“教育电视”,为凸显当时电视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经验之塔”由十层增加为十一层。
1969年,受当时布鲁纳认知心理学概念日益普及的影响,戴尔提出了一个覆盖布鲁纳分类系统的学习模型,将经验分为三层:活动性的即直接经验、形象性的即图像经验和符号性的即高度抽象经验。
多次修订表明“经验之塔”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修改和重新阐释的,因为新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和需求都会发生变化,理论和实践都要不断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经验之塔学习理论

下一篇: 经验之塔学习理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