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19-12-16   来源:档案学通讯   浏览次数:17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公共图书馆具有服务性和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文化事业性的特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其诸多属性的良好体现,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具有为

 
公共图书馆具有服务性和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文化事业性的特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其诸多属性的良好体现,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具有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的良好条件。
1. 丰富的馆藏资源提供了信息保障
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着独一无二的馆藏资源,对于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保障。公共图书馆拥有其他智库机构不具备的文献资源,包括海量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近年来,国家加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不断优化馆藏。加大购置数字资源,馆藏资源呈突破性增长。许多公共图书馆还自建了各种特色数据库以服务于有特殊信息需求的用户,如地方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公共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可将信息资源高效组合,形成公共图书馆智库产品、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2.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5]。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素质要求和职业门槛越来越高,增加了很多高学历馆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显著上升。馆员队伍要求不仅有较高学历而且需要具备学科背景以及深入的信息检索、分析和再加工的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党政机关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时效性的信息服务。咨询馆员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合、推送,积极地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发挥参谋的作用。
3. 政府的经费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设立、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有稳定经费来源的公共文化设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加大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新技术、新科技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可以讲,稳定的经费投入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便于新型智库服务的持续发展。
4.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服务效能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将原有的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情报服务等延伸到新型的智库建设、立法决策服务等领域。在政府决策中提供的信息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统筹性,有利于政府机构制定正确的决策,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下一篇: 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