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在远古时期只是一片汪洋,也可以说是水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天津文化。早期的运河兴起带动了天津地区的经济,当然也滋养了这里的民间艺术。
天津仓储业发达,历来是北京的粮仓、货站、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元、明、清各代漕粮每年均在四五百万石至六七百万石之多。由于北运河水浅、淤塞、航道狭窄等原因,漕运不能直达北京,须在天津转运。清道光年间,天津有驳船两千五百艘及民船五百艘专营转运业务。遂使天津成为北方最大的粮仓和储运基地,拥有码头搬运工数万人,因之形成了码头文化。
随着南货北运、南人北迁,不少外地的年画艺人先后携眷迁徙到杨柳青镇,从事年画的创作经营工作。其中可考的有著名年画世家——戴氏先人。戴氏先人自明永乐年间,携画艺从江南随漕船北上来到杨柳青镇经营起了年画生意。因镇上盛产杜梨木,后来杨柳青一带逐渐出现了木版年画,戴廉增画店可考的最早开业年代是崇祯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有遒劲工丽的木刻韵味,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味”格调。
钱慧安晚清画家,擅长花鸟杂画及传真画像,曾于宣统元年被推为“豫园书画善会”会长。光绪年间钱慧安随漕船北上,在齐健隆、爱竹斋画店从事年画创作,也推动了杨柳青年画的发展。《春风采风志》中评价:“钱慧安至彼(天津),为出心裁,多拟典故及前人诗句,色改淡匀,高古俊逸。”他的作品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妙境,也一直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钱慧安创作的年画作品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特别是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同时注意吸收西洋美术的优点,力求贴近生活,以雅写俗,更普遍的融入了各阶层人们的生活。
随着漕运行业的发展年画世家与著名画师先后来到杨柳青镇为杨柳青年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