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科学设置公共艺术课程
 
更新日期:2019-12-24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有研究显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比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艺术课程目标是影响学生艺术素养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

 
有研究显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比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艺术课程目标是影响学生艺术素养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本身的人文价值,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有实践和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道德修养、开阔的视野、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与专业的艺术院校区别开来,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其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陶冶道德情操。
由此可见,针对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的内容应当涵盖艺术的各个门类,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建筑、诗歌、摄影、影视等,既要有艺术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和过程有所了解和继承,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等关系问题;也要有艺术类欣赏课,在对艺术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之后能够品鉴,在艺术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要有一些艺术实践类以及艺术创作类课程,这三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要比例均衡。此外,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开课模式,设置成多学科交叉、相互交融的跨学科的艺术教育类课程,如科学与艺术、艺术哲学、音乐治疗法、化学与艺术等,根据各个学校的学科特色,各学科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找出学科之间的共同点,真正实现跨学科的艺术教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科学设置公共艺术课程

下一篇: 科学设置公共艺术课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