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闻不是“VR+新闻”呈现形式层面的简单叠加。“VR+新闻”提供传统新闻没有的沉浸感与互动感,受众能得到沉浸在立体空间中的复杂体验。VR新闻则是在“VR+新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丰富的多线索叙事模式,提供给受众近乎报道者的全知视角,受众还将进行认识层面的反思。VR 新闻必然要摒弃传统新闻的线性叙事模式,进而探索确立一种“融入-探索-反思”的新的叙事逻辑。
(一)VR新闻的选题基于对长期传播效果的考虑
VR新闻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虽然体育、旅游题材报道强调画面语言,可采用“VR+新闻”的生产模式实现娱乐化呈现,但媒体更应承担起为公众解释疑惑的社会责任,为了让VR新闻从内容上实现更大的新闻价值,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VR新闻的选题更应该基于对长期传播效果的考虑。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线性单一思维的新闻不需要VR技术也可以实现预期传播效果,而题材重大、揭示问题深刻、影响广泛的选题,例如战争、灾难、科技、环保选材的报道需要建立多维立体思维,兼具宏大叙事和过程描述故事化的叙事要求,“复线结构”的VR新闻更适合引导受众理性思考。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2018年2月开始制作《海造的风机》,12月这则VR新闻正式面世。《海造的风机》属于环保类选题,离岸风能的科技新闻具有即时报道的难度,适合进行深度报道,在反应社会客观存在的科学事物的过程中,VR技术的工具价值实现最大化。而离岸风场的建设还在争取程序审查正义的过程中,此选题仍在长期的新闻议程中,因此新闻学界尝试用新兴技术协助媒体,帮助民众理解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议题。
(二)VR新闻的建构:内容、场景、互动、技术的有机融合
1.内容“把关门”:把控VR技术仿真的大门
在仿真的拟态环境中“真实”的边界消失,还原事件与建构符号意义的新闻实践更需要坚守“本质真实”的新闻价值,仍需要基于“公正客观”、“全面真实”的新闻专业主义标准进行生产,例如,哪些真实元素可以通过技术仿真呈现,哪些访谈语言需要转化成对白呈现,哪些文字描述需要转换成故事情节呈现,哪些新闻事实需要在访谈过程中更加细化,都是需要在把关层面考虑的问题。在VR新闻中受众通过捕捉到、感知到的细节进行价值评判。VR新闻的内容把关也依旧需要遵循传播伦理准则:
(1)“平衡”——丰富叙事视角。现场目击者、事件参与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取代了被动观看者、局外旁观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化身代入”的体验更容易让受众对新闻当事人产生共情,实现VR新闻的“体验真实”。
(2)“筛选”——甄选画面和语言。沉浸式体验给受众带来逼真的复杂体验和强烈视觉冲击,对话多采用新闻采访原声,更应该避免侵犯个人隐私、传播淫秽信息以及血腥和恐怖场面对体验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在《海造的风机》中体验者可以尝试 “渔民”“风场建造者”“海洋生物”三种人物身份的换位,获取身处不同立场的主体对于风机建造的感受,体验者更能察觉到自己对产生了情感共振,对风力发电海域中渔民和沿岸日益减少的白海豚的产生了同理心。
2.场景融入:减少时空脱离感
传统新闻“及时性”、“接近性”的时空要求在虚拟现实中被弱化,“观众对于事件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的感知并不会像传统新闻接受情境下那么强烈,新闻传播的时空秩序被破坏掉了。”VR技术对远离日常生活的新闻事件进行“此情此景”的逼真模拟再现,VR新闻的场景虚实交互,与内容相辅相成:
(1)从传者层面来说,文字、摄影记者取得第一手资料,将其转化成内容脚本和场景搭建数据,而VR新闻呈现的场景通常是大众无法仅透过文字或图片产生身临其境想象的,为了减少体验者的时空脱离感,记者必须掌握更多细节内容来架构“第一现场”。
(2)从受者层面来说,受众首先会进入场景,沉浸在“体验真实”的拟态环境中,然后受众进行无意识地身份代入,此时“现实自我”逐渐被弱化,而在虚拟现实中的“角色”开始寻找场景中事件相关的细节内容,捕捉符号意义层面的重要信息,最后受众回归现实,继续主动探索相关信息。
《海造的风机》虚拟实景的搭建符合现实,例如一艘渔船的长度、大小、吃水的状况,体验区配备风感装置,根据故事情节需要模拟弱风、强风、阵风。相应地,体验者在捕捉到虚拟现实中的内容后进一步探索信息,留下来问工作人员关于风电发展的问题。
3.互动架构:营造立体化复杂体验
VR新闻融合游戏元素,立足于让立体化体验产生意义的原则,使互动环节对受众产生认知、态度、行为层面的影响。互动架构映像出叙事逻辑,而互动与内容、场景往往是一脉相承的。体验者通过与虚拟现实中的人、事、物互动,接收内容和场景当中的符号意义,进而对不同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归纳出自己的理解,具体来说,体验者通过与不同角色进行语言交流、参与事件发展进程、动手操作对象所获得的复杂体验,使其回到现实后进行反思,并产生独特观点。
在《海造的风机》中,渔民与体验者的对话,传递了渔民对于发展离岸风的立场;体验者按照标识参与到打桩的过程,又用互动手把操控速度和高度逃离水下打桩现场,多视角立体化体验揭示了渔民、风场主、海洋生物在发展离岸风这一事件当中的复杂关系,也透视了人类与自然世界相处的复杂性。
4.技术支持:内容、场景、互动的有机化呈现
技术引领传播领域的变革,丰富媒介融合的实践。VR技术将内容、场景、互动这三个建构要素有机融合,VR新闻正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 理论的又一实践。受众沉浸在虚拟空间中,动用全身的感官体验,接受作为中介的媒介传播的内容。技术支持团队将原本平面化的文章、影像进行后期的有机化呈现,这是继互联网激活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对于人的感官的更进一步延伸。
技术为新闻呈现带来了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支持,例如HTC VIVE头盔式VR体验设备为《海造的风机》提供主要的外部技术支持,这则VR新闻的内部技术支持包括CG场景设计、3D美术制作场景与人物、游戏引擎工程师设定动作等。
(三)VR新闻的特质与叙事逻辑相呼应
1.融入性叙事,再现沉浸式新闻现场
VR新闻借由视觉冲击、触觉模拟、听觉辅助,减少体验者的现实抽离感。真实体验场景与虚拟呈现场景的边界模糊,彼此交融,从而营造出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实现“体验真实”。
2.探索性叙事,模拟交互式角色动作
多种游戏交互式的体验通关区块,分别对应传统新闻中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深度报道。体验者与拟态环境中的人、事、物互动,通过对真实动作的模拟进一步移情,实现“现象真实”。
3.反思性叙事,引发联想式理性思考
体验者对新闻事件的有机再现产生多元阐释,多元呈现的“语境真实”在无形中传递价值判断,并引领体验者跳出叙事框架思考,VR新闻逐渐向“本质真实”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