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爱国情感激发出强大的爱国力量
 
更新日期:2019-12-30   来源:历史研究   浏览次数:3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就是腐败官僚野蛮军人,口头上也常常挂着爱国的字样。就是卖国党也不敢公然说出不必爱

 
“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就是腐败官僚野蛮军人,口头上也常常挂着爱国的字样。就是卖国党也不敢公然说出不必爱国的话。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在中国文化转型中,伴随有一条由隐到著的主线,即爱国与救国的主线,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更为明显。大部分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态度,由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旁观到眼下时不我待的热切参与,由单打独斗到携手联合,用实际行动明确地告诉世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有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1.五四运动促成爱国精神普遍传递
首先,五四运动是数年来爱国情绪宣泄的总爆发。中国自古天下观超越国别观。经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传统国民认识到,天下并非中国的天下,中国不过是天下之一国,面对列强的欺凌和瓜分,保国保种是全体国民时不我待的共同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替代。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及后来的民粹主义,都与此有关,而义和团运动就是对这一精神最初最朴素的表达。1915年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消息一出,激怒了隐忍已久的爱国情绪。全国多地纷纷成立爱国团体,如上海成立“市民爱国会”、“知耻社”“国民对日同志会”等,仅后者一项就参加十几万人。商人们喊出“抵制日货”、“振兴国货”等口号,第一次大规模形成民间抵制日本的自主行为。到了1919年巴黎和会,身为战胜国却丧权辱国再一次激怒了有识国民,五四运动传递的爱国精神如烈火烧红大江南北。从“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终发展为反帝反封建。如果说1915年全国反日活动还寄希望于政府的话,那么此次则表现出了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因此陈独秀说:“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他们要把自己的表达变成国家的表达,自己的意志变成国家的意志,这一切都是基于半个世纪以来积淀的沉痛的爱国精神。
其次,爱国热忱由高知遍及普通民众。中国人的爱国觉醒规模的历程大概是金字塔形的,这与他们对国家概念及对国家安危形势的认识程度有关,也与舆论宣传普及程度有关。鸦片战争后,只有少数人看清了时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谏言,此刻觉醒的爱国之士集中在塔尖,人数寥寥。洋务运动期间,一批开明官僚认识到中西方差距,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以期补救缩小中西方差距,觉醒爱国之士规模有所下移,人数逐渐增多。随着“二十一条”的签订,加上民国以后舆论媒体之发达,先觉之士通过舆论把爱国的知情权和维护权推给了普通民众,民众参与度陡然走高,爱国人数大概来到了金字塔的中部。五四运动把这一刻度再次下移,抗日期间又往下移,1949年以后,经过新中国的教育和宣传,中国人的爱国规模到了金字塔的底部,可以说全民爱国也不为过。正因为爱国民众增多,彼时才能很容易组织起各类团体,才能凝聚成多股强大的力量,才能让有识之士看到救国有望,增强他们必胜的信念,陈独秀如此,毛泽东也如此。
再次,爱国行动与思考由粗略到谋略。针对“二十一条”签订后国人的强烈反应,日人傲慢且不以为然:“支那今日之觉醒,不过一部分外国留学生。而一般民众,深以政争妨害自身产业,为彼等心中第一难堪之痛苦。若夫触世界之潮流,促醒其迷梦,使知国家为何物,民权为何物,自由为何物,其日尚远也。”陈独秀由此感发写出《抵抗力》一文。历史到1919年5月4日,即证明该日人判断的破产。在日人轻蔑之间,我们却不难看到国人在爱国与救国之间,缺乏深邃谋略的桥梁。比如,1915年的反日浪潮,显然是一时国难义愤所致,而爱国群众竟然分辨不出袁世凯政府的真实企图,被其掌握利用,甚至变相刺激了袁氏称帝野心。中国应该何去何从,有识之士深为忧惧。比如梁启超提出“新民说”;受其影响,胡适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循此路径,坚守“教育救国”;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办《新青年》,寄希望于青年人,可见他们救国路径基本一致,都是从改造国民着手。在国乱如麻、国无纲纪的年代,这不仅难解燃眉之急,也在实践中证明此路不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屡屡碰壁,也证明他们的路数不对头。但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李大钊积极宣传之后,加之五四运动未能彻底的教训,陈独秀和李大钊转变方向,坚决用“主义”来改造中国,这无疑是最大的救国谋略。职是之故,南陈北李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从1840到1921年间救国行动的屡次失败,关键就在于缺乏符合国情的救国经略。
2.五四运动促进了爱国力量的联合
首先,城市内部力量的联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仅以上海为例。在北京学生运动消息传到上海不久,上海各界就行动了起来。随着势态的发展和消息的进一步传入,上海酝酿的动能也就爆发了出来。5月26日,上海中等以上学校罢课,两万余学生聚集在西门公共体育场,进行挽救危亡宣誓。6月5日,上海开始商人罢市、工人开始罢工。该日学工商报等联合会共同决定,“不办卖国贼不开门”,并通电称:“此间工商业全体,于本日起一律辍业,与学界一致进行。卖国贼存在一日,商学工界即辍业一日,誓不反顾,乞与应援,涕泣布闻。”随着工人的大量加入,上海“三罢”达到了高潮。上海地方政府承受不住压力,警告北京政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迫于压力,6月10日曹、陆、章被罢免,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上海学生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可见这一胜利,是参与到斗争中的工商学界乃至贩夫走卒,所形成的城市合力的共同成果。
其次,全国形成支持五四运动的大合力。如果说五四运动北京的大学生开了学生罢课的头,那么上海则开了罢市和罢工的头。两大城市带头示范,带动了其他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合力。“伏查上海乃东南第一商埠,全国视线所及,内地商埠无不视上海为转移。”靠近上海的江浙皖赣等省的大城市,见上海“三罢”,纷纷起而效仿。除了受上海影响的东南省份,直接受害的山东人民对此更为忧虑,他们的反应比北京还早。“如四月二十日的山东国民请愿大会,有工人、学生、教育界、报界、商界、政界等各界群众十万余人参加”,向北京政府提出“恢复国权,保全领土”的强烈要求。东三省与山东感同身受。在南方,广州学生5月7号开始游行,5月11日广州“东堤东园广场举行达十万人的国民大会。”“会场前面,……到处写着‘誓杀国贼’、‘保我国权’、‘不与汉奸同中国’等标语、旗帜。”6月30号,南宁3万多人聚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等政治主张。此等举动全国在在皆有,难以枚举。五四运动就这样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而这无形中却形成了全国性的合力,正是在这一合力的压力下,北京政府被迫顺应了民意。
再次,海外华人及留学生与国内人民一道支持五四学生诉求。早在191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时,日本留学生2000余人在东京集会抗议,并派遣留日学生代表回国把真相通报上海等地学生,联合一致抗议。1918年日本诱使中国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留日学生再次抗议,被捕14人,受伤20多人。据日方统计,因此次事件,留日学生回国率达到96%以上。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在巴黎的中国政治领袖们、中国学生各组织、还有华侨代表,他们全都每日必往中国代表团总部,不断要求代表团明确保证,不允保留即予拒签。他们还威胁道,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加以制止。”留美学生慨言,“如果必要的话,甚至牺牲生命。……我们的责任十分简单——回国去。”东南亚华侨密集,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消息传去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都发生了抗日活动,新加坡的抗日活动甚至变为暴力行动。海外华人及留学生,与国内人民互为表里,为了国家利益共同抗敌,形成了世界性的爱国意识和爱国力量,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爱国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爱国情感激发出强大的爱国力量

下一篇: 爱国情感激发出强大的爱国力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