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符号互动论下的“视频博客”分析
 
更新日期:2019-12-31   来源:理论界   浏览次数:2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作为新时代网络互动行为的新锐势力,视频博客同文字博客、网络直播、短视频一样,在继续变革着人们现有的行为互动模式。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从微观社会学

 
作为新时代网络互动行为的新锐势力,视频博客同文字博客、网络直播、短视频一样,在继续变革着人们现有的行为互动模式。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的理论。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思想的开创者,20世界30年代,美国学者布鲁默正式提出了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之后一些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理论,戈夫曼在研究中将符号互动论向前推进。
符号互动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互动是一个基于有意义符号的行动过程。米德认为,符号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互动的工具,使人们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赋予符号以特定的意义。在21世纪的网络互动中,人们在网络中进行互动,构成了网络社会。因此,在网络互动上发生的现象包括视频博客都可以通过符号互动论来解释。接下来将通过分析视频博客中的关于符号体系的构成内容以及符号互动的过程,来探析在拍摄和录制视频博客过程中符号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人们的网络互动行为。
(一)符号互动论:语言符号与身势符号的张力
社会学家米德对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贡献不容小觑。米德认为,伴随着社会行为的日趋变化,符号也跟随着发生变化,并且在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传统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制造、使用符号的才能。通过在不同环境中的情境互动,人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加以理解和解释,并辅以必要的互动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从而构造了特定的特殊符号。同样的,符号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它使人们能够预先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并解释即将要发生的互动过程。在当中,它可以使人们提前调节和选择自己的行为,随后促进自我和与他人互动行为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对符号互动的分类大多都是以语言为标准来进行划分的,通过语言,可以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两个方面。其中,语言符号包括有声的言语符号、以文字进行表达的书面符号等,论其功能,语言符号不仅能够有效的表达具体的事务或状态,还能让人们与具体的事务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后与之发生互动;非语言符号,也称为身势符号,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使用的动作、神态、表情、形态、衣着等,都可以当做非语言要素来解释,同样的,非语言符号也是互动中意义理解所不能缺少的。
1、视频博客中语言符号的作用
社会学家米德曾指出,在符号互动中,语言不仅能够使现存的情景或者所要描述的对象更具有符号化,还能使情景或者对象的出现变为事实。这是因为语言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展现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在创造它们时必须借助语言这一机制。在社会交往行动中,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促进整体交流的纽带,使说话的人和听众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与客观、主观世界以及社会发生联系,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状态。通过之前对视频博客的介绍,发现视频博客主要指的就是把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符号汇集在一起,再通过剪辑以美化,加工成能够表达自身情感和展现作者生活日常的视频日志。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符号发挥了自身特有的作用,成为视频博客网络互动过程中的主要纽带。
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也曾指出,在言语者与听众相互沟通的情境中,所叙述的内容必须是真实而有效的;若存在于一个具有一定规范的语境中,言语行为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最后是言语者必须是通过自己真实的想法来表达的。在视频博客中,来自于生活,并按时间倒叙的排列方式进行的视频日志集合通过声音、图片的形式,把作者所想要体现的内容展现在视频中,而受众者通过观看视频博客与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受时间、空间和社会情境的束缚,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作者从实际的生活世界出发,把客观、主观世界和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表现着语言符号的诸多功能,类似于表达性。经验性、反思性等。因此,通过开放、无限的虚拟网络空间中,语言符号在视频博客中所展现的功能尤其鲜明。
2、视频博客中非语言符号的张力
互动中的非语言符号也具有表达和传递信号的功能。和语言符号相比,非语言符号指得是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摒弃通过有声和书面语言为传递方式,而是以能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为载体来进行互动。具体而言,之前较为古典的互动理论研究的是在同一场景中面对面互动得来的,由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以某个特定技术媒体为中介的互动方式,比如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虚拟互动,排除以现有的传统互动理论作解释,使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和互动关系,其中,视频博客的出现就是一个具体表现。
由于视频的特性,视频博客在非语言符号方面的互动表现在传播者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面的意义传达,虽然计算机中介传播缺失身体接触,但视频博主的表情、动作等都是表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有的视频博主通过拍摄烹饪、运动、练字等一些日常活动,并非都是通过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的,而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交流和表达的。
(二)视频博客中拟剧论呈现: 前台与后台的转换与形塑
“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与其他研究社会互动的学者注重研究社会互动类型、互动性质不同的是,社会学家戈夫曼将自己的研究兴趣放在社会互动时的情境分析上面,主要研究和分析在互动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以及特有的意义等问题,其中拟剧论的观点就是最好的代表。戈夫曼认为,每个人的表演区域都会被分成前台和后台。前台主要是人们进行正常的表演的地方,自然而然,后台就是用来排练前台的,为前台的表演做准备的地方。可以说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有很大差距的。具体来说,前台包括一些面部表情、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服饰、舞台布置等等要素,观众能够通过前台来获得一定的信息,而后台就是观众看不到的,即为前台表演的铺垫,在后台表演者可以表现的松松垮垮,不必表现得专业和紧张。另外,在互动中,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即在前台要避免无关紧要的、与前台表演无关的人进入到表演中,在后台要避免观众进入到其中,看到其彩排以及后台的行动。因此,在必要的条件下,人们为了实现更好的印象管理,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就会运用一些手段来装点门面,类似于对舞台设置的控制,允许表演者使用一些有策略的控制来调动和调节观众获得的信息。
因此,按照戈夫曼的拟剧论观点,视频博主把自己拍摄并编辑的视频放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就可以被看成是视频博主的前台区域,那么,后台区域就是视频博主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状况。每个视频博客主为了传递消息,都会在视频中放置具有自己特性的标志,如自己的视频LOGO、视频剪辑效果、色彩搭配、具有个人风格的字幕、甚至于主题的选择以及背景音乐的添加,都是博主在前台呈现过程中对自我的装饰;作为一种拍摄视频博主日常生活琐碎的视频日记,视频博客也是博主对后台的反思,即对视频博主现实生活真实的呈现。由于视频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虚拟空间中存在的匿名和虚假性互动带来的不信任感,也就使视频作者在互动时更加真实且有效。但即便如此,由于前台与后台的不同性,视频博客的作者在前台表演时仍带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网络虚拟空间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分割,以至于形成了前台和后台的相对封闭的区域,视频作者利用这一特点,而控制了观众心中对作者的形象,引导并对观众的互动施加作用。
(三)“镜中我”理论下的人际互动
社会学家库利对于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在于提出了“镜中我”概念。他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会形成自我观念,从而形成他人对自己看法的评价。这样,每个人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对方的情况。之后,库利给镜中我下定义说: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者“镜中我”。因此,在视频博客中,当博主拍摄并制作视频后,会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以供大家分享,观看者可以评论博主的视频,而博主可以和观看者通过评论互动,因此博主和观看者之间的人际互动传播以及博主观看评论及回复的心理机制恰恰体现了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强调人与人相互映照。观众在观看图像时会夹杂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而不仅仅单独独立于图像上的,因此观众与博主之间会产生直接的情感反应。具体来讲就是观看者即观众对视频博主的博客的评价,它成为了反映观看者自我的“镜子”。当观看视频者对视频博客做出评价时,博主会通过语言符号来回馈观看者,或者通过微笑感谢、惊呆、激动落泪等表情符号来表现对观看者的积极评价,其他用户也会通过一系列文字表情包等符号表达对博主回馈粉丝的羡慕,从而形成对用户的正面评价。而当观看者对视频博客做出一定的负面评价时,博主通过这一互动收到了来自观众的不好的评价,也可能会对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符号互动论下的“视频博客”分析

下一篇: 符号互动论下的“视频博客”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