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装饰风格变化的根源分析
 
更新日期:2020-01-02   来源:美术观察   浏览次数:2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生活方式的变迁不同时代的装饰纹样的变迁,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和社会变迁及地域文化相挂钩,总的来说社会方式变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是建筑装饰纹

 
1、生活方式的变迁
不同时代的装饰纹样的变迁, 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和社会变迁及地域文化相挂钩,总的来说社会方式变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是建筑装饰纹样发展的动力,改革的力量 。《明史》记载:“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此明代之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这说明明代是崇文重教的年代,福州虽处在比较边远,但是长期以来中原汉族大批入闽,使得闽当地人来自中原崇文重教的影响,大面积表现在民居建筑装饰上,“人们把书卷纹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装饰上,无疑是告诫子孙后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比如从元代过来明代福州闽剧的兴起;在三坊七巷民居建筑上多处表现戏剧文化等;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福州发达的造船业促进福州当地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当地装饰,使得福州装饰有很多跟海有关的元素的特征;到了清代,福州人生活方式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喜欢建园林,达官显贵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比如水榭楼台、鄢家花厅等)物质注重生活享受和极端颓靡的生活方式都影响三坊七巷的装饰风格。
2、审美意向的变化
在明代,从宋元走过来整个社会审美表现在文人审美的情节慢慢融合了世俗文化,审美情趣表现雅俗共赏,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福州三坊七巷建筑纹样题材内容丰富,比如简洁造型牡丹纹样在明代三坊七巷建筑垂花上到处可见。清初开始有一种审美明显地向传统复归的心理态势,比如在绘画上表现清初四王的绘画,当然民居建筑也同样受到很深的影响,三坊七巷在明末清初的宅院能看到这足迹,到了后期对人们对这种复古审美的批判,加上西方思潮的冲击,很多三坊七巷建筑融入西方的审美,出现西式造型,比如宫巷林氏民居后院有一西式建筑,装饰受欧式影响,还有刘冠雄故居为中西混合建筑风格,花厅部分为民国风格。
3、造作技艺的进化
明代当时中原工匠发明了极其精密科学的榫卯结构,能作细致的雕饰和线脚加工做法,也影响三坊七巷的整体建筑装饰的风格,大面积的留白和小面积的精致点缀随处都是。到了清代工匠工艺技术更为高超, 汇集雕、 嵌、 描、 绘、 堆漆、 剔犀等各种手段把各种材质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家具镶嵌宝石。另外在清代外来文化冲击,福州也受影响喜欢在建筑上大面积的精雕细琢,达到繁复精美,有似西方的洛可可风格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装饰风格变化的根源分析

下一篇: 装饰风格变化的根源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