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生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分析
 
更新日期:2020-01-02   来源:河套学院论坛   浏览次数:2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优势分析1、资源优势新生村行政辖区面积1700平方公里,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草原等资源:坐落着智高山、龙音山等多座山峰;生长着红松、落叶松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新生村行政辖区面积1700平方公里,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草原等资源:坐落着智高山、龙音山等多座山峰;生长着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和人参、黄芪等百余种中药材;生活着狐狸、熊、狍子、野猪、犴、野兔等野生动物。目前,居住在新生乡的鄂伦春族是我国最后一个保留狩猎习俗的民族,也是全国唯一合法持有猎枪狩猎的民族。每年冬季,新生鄂伦春族乡的猎民领到狩猎枪支,开始冬天的狩猎季。全乡农作物种植以大豆、小麦为主,特色养殖主要有野猪、鄂伦春种马等,第三产业以手工艺制品、山产品采集为主。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文化优势
(1)狩猎文化。解放前,鄂伦春族长期过着随山而居、逐兽而迁的游猎生活,他们创造了灿烂的狩猎文化,成为了兴安岭森林文化的名片,鄂伦春族的各种文化都是围绕着狩猎文化而发展衍生的。
(2)狍皮文化。由于鄂伦春人以狩猎为主,所以兽皮制做技艺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他们的皮毛制品基本都是用狍皮制作而成,有服装、皮手套、靴、帽、皮被、皮褥子等等。这些皮毛制品都有精美的刺绣和图案,更是珍贵的艺术佳品。
(3)桦皮文化。鄂伦春族桦皮器皿历史悠久,有300余年的历史。主要有盒、桶、篓、箱、碗、盆等等。桦皮箱、盒,有长方形,也有扁圆形。有盖、有花纹,有的还着色;桦皮篓如桶,装饰手法以点刺、压花、彩绘为主。桦树皮制品,存在于鄂伦春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到现在,已经衍生出各种精美的桦树皮艺术品。
(4)民间文化。在鄂伦春族中间,流传着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其中有神话、传说、故事、说唱故事、歌曲、童话、笑话、谚语、谜语和舞蹈、刺绣、绘画、雕刻、桦皮镶嵌等。
(二)机遇分析
1、国家扶持
从2005年起,国家制定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地区给予重点扶持,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投入。经过多年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显著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显著壮大、民族团结凝聚力显著增强。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共建设完成各类项目35个。其中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914万元,建设完成12个项目。2011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27万元,完成建设项目2个;2012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5万元,完成建设项目4个;2013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1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4个;2014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72万元,完成建设项目1个。
2、乡村振兴战略
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关 注 农 村 建 设 、农 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 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长期的城乡二元化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乡村空心化严重,大量的自然村消失在城市的喧嚣中,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村落,民族村落的减少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三)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过程
1、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新生村把加强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作为第一要务,全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1)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新生村2012年投入226万元新建996平方米的新生乡中心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机等医疗设备,120救护车投入使用,落实鄂伦春族群众免费医疗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全乡新农合参合率为100%,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医疗环境。
(2)保障民族教育发展。新生村投入200余万元,对民族学校教学楼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幼儿园、篮球场、电动大门等设施,更新学校电脑、办公桌椅、食堂用品,筹措资金硬化校前路面。开发编印校本教材《鄂伦春语》,开设了鄂伦春语言、歌舞课程,成立了爱辉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3)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新生村2011年至2013年,建设完成25栋50户鄂伦春仙人柱风格的特色民居,配齐仓房、卫生户厕和特色栅栏等设施;全村架设具有鄂伦春风格的“弓箭式”特色路灯90盏。加强乡村“垃圾网络体系”建设,实施垃圾收运项目,逐步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集中处理的模式,做到了环境卫生日日清、垃圾死角天天查,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4)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新生村坚持把项目建设与鄂伦春族文化元素同步设计、同步打造。“十二五”期间共投入各类资金4500余万元,实施50余个项目,涵盖鄂伦春族景观大门、鄂伦春民居、特色栅栏、沥青道路、美化亮化工程、漂流码头、博奥韧广场、原始部落体验区、山产品加工厂、刺尔滨河护堤等项目,为全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
(1)调整种植业结构。坚持稳豆调优,全面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黄芪65.5亩、人参90亩,建设挂袋木耳大棚3栋,为新型产业发展进行示范带动。打造绿色品牌,注册刺尔滨商标,与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展开合作,2014年以来,共向清华大学销售地产黑木耳1万斤、优质大豆50吨等产品,取得了良好反响。
(2)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培育特色养殖产业“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成立了新生刺尔滨种马场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牧岚牧业有限公司、鄂乡风情养殖专业合作社等6个特色畜牧养殖基地,有各类规模养殖户12户,鄂伦春马、野猪和肉牛养殖已经成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新的经 济增长点。
(3)推动民俗旅游发展。投入资金1464万元,建成了博奥韧广场、原始部落体验区、刺尔滨河观光带、岭上人博物馆等18处旅游景点,成立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游客接待点5处,鄂伦春族家庭旅馆6家。组织开展“猎乡冰雪旅游季”活动,增加冬季旅游项目,多角度展示了鄂伦春传统的民风民俗。
(4)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将民族传统工艺产品市场化,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成立瑟尔魄乌娜吉桦树皮手工艺厂,现已开发出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实现年收入10万余元。
3、积极发展民族文化
(1)建造标志性建筑
结合鄂伦春传统居住特点,新建特色迎宾门,鄂伦春新居整体设计为仙人柱形状,所有民宅、办公楼装饰鄂伦春族标符号,村内栅栏设计为仿生白桦树,原始部落景区还原山林生活。
(2)弘扬和保护民间文化
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狍皮技艺、口弦琴技艺、仙人柱技艺传承项目,目前,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5人。积极举办狍皮制作技艺培训班、鄂伦春族文化传承等各类培训班。
4、民族团结创建
多年来,乡党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和推广活动。加强团结教育。民族团结需要开展经常性教育,乡党委把民族政策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政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计划,乡民族学校开设鄂伦春语言课程,教授学生鄂伦春语,学习鄂伦春民族文化等。开设教育基地。新生乡的岭上人博物馆作为黑河市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向游人们展现鄂伦春族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互联互助。新生乡与中央民族大学、黑河学院等高校建立了互联互助关系。每年新生乡民族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黑河学院交流学习,同时黑河学院在新生乡成立了艺术实践基地、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和专家学者到这里写生、摄影、考察、参观、探秘,对促进民族团结、宣传和保护鄂伦春族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生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分析

下一篇: 新生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