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更新日期:2020-01-06   来源:财会研究   浏览次数:18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四个层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标》把握三大原则: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做了明确要求。同时,《国标》指出会计人才应当具备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持续创新能力。
尽管“大智移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是许多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具有良好法纪观念和会计职业操守,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会计人才是大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共同之处,侧重于对业务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对信息技术能力和战略管理思维培养的关注。然而在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发展,财务处理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的今天,业务型会计人员面临着被智能机器取代的威胁。
培养目标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早已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仍然固化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上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和课程上,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量财务类、金融类、营销类课程,而管理类、统计类、数理类、信息技术类课程依旧未得到重视,处于选修课程地位,且多为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与运用、统计学等基础性的公共课程,缺少针对经济环境变化下新的财务共享中心技术、税务软件、数据信息系统等设置的专业课程。
(二)管理和评估制度上的局限性
管理和评估制度上,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关注不足,管理评估重短期成果。当前高校学业考核多为结构性评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比大,平时成绩多为考勤、发言、小组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技能考核不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专业类比赛、论文发表仅作为激励制度内容,未作为必要性考核内容,导致学生惰于培养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未真正实现激励效果。高校对学生培养成效的考核仅关注在校期间学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竞赛成果以及毕业去向和就业状况,缺乏对学生就业后的长远关注,因此无法有效获得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导致现有培养模式的滞后性。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局限性
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学方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重教有余而重学不足,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符,学生只懂会计业务,不懂会计管理与决策。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高校会计教学方法以授课为主,辅助性开展网络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运用较少,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固化,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接触较少,导致教学脱离实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下一篇: 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