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媒的作用重心延伸
1、传播形态发生深刻变革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关系固定,大众传播方式单向,公众接受信息渠道单一,传统媒体话语权地位稳固,掌握舆论主阵地。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信息传播速度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公众面对信息时更加具有能动性,传播主体多元发展,大众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2、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
在全媒体时代,官媒影响力缩小,市场份额相对下降,官媒话语主导权地位遭到挑战。在网络信息环境的多样化与信息服务个性化下,人们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世界,固守在相同偏好、价值观的群体中,有形成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的趋势。因此,官媒若想要继续发挥引导主流价值观的作用,需防止出现信息茧房现象与回声室效应,提高官媒覆盖面,更注重从“信息媒体”到“意义媒体”作用的转变。
(二)“把关人”作用弱化,突发事件报道滞后性
“把关人”概念最早是美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该理论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官媒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扮演了“把关人”的角色。
1、网络环境中“把关人”主体多元化
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被打破,传播结构由点对面转变为节点式分布,信息的传播渠道大大拓宽,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把关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官媒在新传播结构中的把关机制有所弱化。此外,在官媒扮演“把关人”角色的过程中,记者、编辑和组织规章制度等环节需要对原始信息评估审核,最终筛选出符合群体规范和主流价值标准的信息。这样的筛选和审核突显出其信息发布程序的严谨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然而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一系列程序导致报道存在滞后性。
2、自媒体传播“短平快”的特性
与之相比,自媒体因其团队结构简单、传播方式灵活,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特性,使之信息的时效性大大增强,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成为“第一参与者”,在“锚定效应”的影响下,公众会实现对事件的主观判断与深刻印象。然而,个别自媒体追逐眼前利益,散播不实信息,增加公众焦虑,影响社会秩序,且因传播环境的改变官媒的“把关人”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导致“真理还在穿鞋时,谣言早已走遍了世界”。
(三)媒介组织专业性 新闻报道权威性
1、科层制官媒组织革新
官方媒体组织作为一种正式的具有重要社会作用的事业型组织,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稳定的组织目标,组织分工明确,权力运行体系相对完善,这是官媒保持权威性严谨性的制度保障。在融媒体时代,官媒更加注重多元互动和资源整合,不断推动“中央厨房”式传播的大平台建设。以《人民日报》为例,在组织架构上,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彻底打通和整合“报、网、端、微”的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实现融合策划、融合采集、融合加工、融合传播,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新闻专业特色,实现个性化新闻生产,满足新闻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官媒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互联网的特性,在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极大地强化官媒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优势。时至今日,官媒仍然是社会舆论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信服力的传播主体。
2、官媒权威性新变化
官方媒体占有信息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以国家公信力为背书,体现国家形象,故其报道的新闻、发布的消息内含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没有官媒介入舆论的情况下,如果有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真相缺位会引发谣言四起,公众焦虑情绪蔓延,失去理性,可能会使舆论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中持续发酵,引导舆论朝不可控的方向走去,对社会稳定秩序造成破坏。因此,官媒在事件发生后若能及时介入,凭借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能降低负面影响,这对缓解社会焦虑,推动社会良性运转是十分重要的。自媒体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舆论力量,自媒体与官媒在舆论场中的互动,使官媒自身存在的问题被充分暴露。官媒的某些负面形象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中被放大的情况下,官媒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会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