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本土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当下,为适应经济市场体制的快速发展,会计与财务专业在广西各高校也是遍地开花,以保证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迅速扩张对会计人才人群的迫切需求。可惜的是,各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大相径庭,缺少了各高校的“特殊性”,使得不同高校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辨析度极低,给社会造成一种“流水线”生产模式的直观感受,这带来了巨大隐患和严重后果。其一,从社会需求角度分析,这无疑是对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一种考验,往往使得明珠蒙尘。其二,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辨识度与区分度的过低使得自身竞争力无法得到突出,无疑阻碍了毕业生就业,这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满腔抱负。
为此,广西本土高校必须加速改革转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推动管理会计教学的发展与变革。基于此因,本土高校应当时刻关注区域内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分析管理会计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前提下完善补充自身师资力量,以此提升学生生源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完备教学设施的建立,扩充教育经费等,从而定制适合高校自身地域性与高校特殊性特点的管理会计人才培育模式。大致可以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只培养管理会计师以满足社会最基本管理跨级人才需求的“单师”模式;第二种为以管理会计是方向与CPA方向并重发展的“双师”模式;第三种则是不将管理会计师或者CPA为首要培养目标要求的“能力培养”模式。
(二)立足于课内实践形式开展企业管理会计综合案例剖析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的最佳开展形式是对案例进行综合剖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意识下的综合讨论,形成不限定于书本知识的,具备自主特征的结论,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与思考。同样的,案例教学对于学生与教师双方的要求也极为高。为了发挥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模式中的支柱作用,应当在安排的教学案例中做好具体的实践内容安排。
首先,教师需要对安排的案例内容了然于心,能够对所需教授的知识选择恰到好处的案例,这些案例应当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最重要的目标,特别是在教授相关于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成本控制等知识内容时,案例教学发挥的效用与产出的效果更是其他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在案例的抉择上应当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如有需求,国外经典案例中可以映射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也可以用于进行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生在新接触知识的“懵懂”阶段也可以很好的理解案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其次,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与特征,小组讨论形式是不可或缺的。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征将学生们按照适当的组合搭配分组,设立小组负责人。在这个基础上提前下发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预习自学并讨论、交流,将分析结果总结汇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的碰撞交融,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性,增进学生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还很好地避免了囫囵吞枣式地“满堂灌”教学现象,达到“教师-学生双主题互动”的授业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
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变迁要求了管理会计教学必须加紧对各方面可利用资源的全面整合,加速完善理论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流程方法的建设。校企协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平台,将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契机参与到合作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充分体会理论在具体事务中的应用,以增强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达到知行合一效果;其次,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制度,不仅可以让教师紧跟会计新时代变迁的步伐,掌握变迁前沿动态,还能够让教师更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饱满;再次,高校可以外聘企业资深管理会计人才参与到教学安排中,担任企业实践指导老师,以定期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实务发展最新资讯动态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最后,加深校企合作,开发对于先行管理会计实践要求具备普遍实验效用的管理会计实践软件,通过全面模拟企业环境,让学生更能切身体会企业面对困难时该如何去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不对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