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路径探索
 
更新日期:2020-01-16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建立全过程、分年级就业指导体系对于刚刚步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四年之后他们要从校园走向真正的职场,要想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从大一开始就

 
1.建立全过程、分年级就业指导体系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四年之后他们要从校园走向真正的职场,要想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从大一开始就必须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加强教育,将就业指导理念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使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就业前景和行业发展,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现在很多学生一入学就退学的现象充分反映高考填报志愿是根本不了解专业而盲目填报。既要让学生明白道路的曲折,必须刻苦努力,也要让他们相信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大二年级则把提升专业能力和就业指导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进入大学三年级,提升专业知识储备与难度,把该领域内国际、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与就业指导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爱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学。进入大四年级,合理安排毕业实习,重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求职过程中,学生碰壁后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帮助和疏导。告诫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接物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得到最后的锻炼。简言之,大一打基础,大二学专业,大三重实践,大四找工作。
2.实现全程化、分专业就业课程改革
在每一学年中,学生的学习重心和心理特征都不尽相同,根据自然年限的划分,以学年为阶段设置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模块会取得更大实效。突破短期课堂教学模式的瓶颈指导,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别制定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按照学生四年迷茫期、探索期、定向期、冲刺期的各个阶段的具体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指导,提高工作实效,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建立一整套成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类课程体系,贯穿学生大学四年之中,同时配备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3.建立全员化、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绝不单单是辅导员的工作,它应该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者应尽的职责,因此,高校必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资金、场地等保障到位,除了定期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外,建立一支高水平、复合型教师队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与之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专业化。具备过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科学、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此外,各高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职业规划工作坊,由资深指导教师担任咨询师,及时解答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方面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相关疑问,为每一位学生的职业困惑找到出路。辅助以各类企业负责人、优秀高管、创业精英等来校宣讲,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
4. 引入横向指导、纵向延伸的就业指导新思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方式主要包括心理、信息咨询和校正性指导,美国作为职业指导的发源地,是开展职业指导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方法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国家。学习和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经验和方法,改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参考国外经验,建议将就业指导体系的前端延伸到高中阶段,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针对性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这对高考填报志愿也有一定指导,而不是根本不知道哪个专业好,自己适合哪个专业,上了大学之后再调整专业。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的末端可以延伸到学生毕业以后3-5年,一般在毕业五年之后,学生的职业比较固定,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学校可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以检验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反馈并引领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乃至招生工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路径探索

下一篇: 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路径探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