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洪山区“区校融合”实践
 
更新日期:2020-01-17   来源:四川戏剧   浏览次数:3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通过政府向高校购买服务方式推动高校文体场馆为社会提供服务洪山区文体局拟定并实施《洪山区高校场馆对外开放实施方案(草案)》,以此为依据向

 
(一)通过政府向高校购买服务方式推动高校文体场馆为社会提供服务
洪山区文体局拟定并实施《洪山区高校场馆对外开放实施方案(草案)》,以此为依据向高校购买服务。37所高等院校,每所高校都有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有博物馆,且每个高校的博物馆各具特色,辖区高等院校体育场地共有1088个,若将这些资源整合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必将大大提升辖区资源总量和服务能力。洪山区拟通过构建区校一体化的公共资源管理与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在保证高校本身正常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推进高校场馆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每年确定并公布各场馆资源开放日。开放日可以和高校招生咨询、校园文化宣传相结合,尽可能加大开放频次,充分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设置校园开放日,广泛接纳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进校参观、学习、锻炼。鼓励各高校与社会互动,让广大公众感受校园文化,享受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促进高校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政府还向专家学者购买讲座,把《法律讲堂》、《健康知识讲座》开到了社区老百姓的身边,通过社区大讲堂的讲授,老百姓的国学素养、法律知识、饮食习惯、文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购买高校服务的方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部分场馆资源中的部分已经全面向社会开放,随着“区校融合”的深入推进,将会有更多的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及更多的高校讲座走向基层。
(二)以共同举办活动方式实现城区与高校优势文化资源互惠共享
从1985年至今,洪山区文体局为了搭建高校校园文化平台,历时20余年已成功举办了13届高校艺术节,先是院系出节目,学校推荐,然后组织学校来比拼,请省市的专家作为评委,为优秀的节目颁奖,激发校园文化活力。节目形式不仅有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还包括摄影、美术等艺术类别。开始是政府搭台、学校唱戏的单向形式,以这种形式举办,给学校提供了一个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受惠的是高校的在校学生。但长时间的单向服务是不可持续的,近几年,洪山区文体局不断探索和改进举办的形式,不再将高校艺术节圈定在高校场域,政府还筛选出社会精品文化,将社会优秀文化送进校园,让高校学生了解民间优秀文化,形成双向的文化交流互动。高校艺术节的节目也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这些活动产生的基本费用由文化局承担,又从过去每两年一届的集中展演,发展到现在的文化惠民周周演,实现了高校文化建设质的飞跃,标志着区校合作、互惠共赢发展到新的高度。如今,“青春激昂,舞动洪山”成了武汉市的文化品牌,在全国和全省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除了高校艺术节,高校与政府、社区在活动方面的融合形式近几年越来越多,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高校以图书馆、博物馆为枢纽,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社区读书活动、社区科普知识学习活动等。高校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也融入社区,如辖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都履行了对辖区居民服务的功能,节约了政府投入,增强了社区活动的影响力。
(三)政府与高校共建共管共享文化设施
为加快推进洪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区校深度融合,洪山区政府与高校共建共享共管文化设施,这样既可以发挥高校和政府双方优势,又可以实现社会群众和高校师生文化交流,还可以避免政府独建的体育场馆出现的在赛事之后的闲置、浪费等问题。这在全国都属于首创,通过这种形式,把政府、高校、群众、师生紧密联系起来了。
2011年3月10日,洪山区人民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了《共建洪山区文体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体育中心的框架协议》,以“共建、共管、共享”的方式开创了国内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新模式。该项目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及恒温游泳馆三大场馆建设,简称“一场两馆”。由武汉理工大学提供200亩建设用地并投入1.2亿元建设资金,武汉市、洪山区两级政府投入约3亿元建设资金,共同建设改中心。“一场两馆”项目中的体育场、体育馆由武汉理工大学负责管理、运营及维护,并保证洪山区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游泳馆由洪山区文体局负责管理、运营及维护,保证学校和比赛需求。2014年6月学校完成“一场两馆”项目的验收移交手续,2014年7月,项目启动试运行。到2015年7月试运行结束“一场两馆”的运营开放做到了社会满意、学校师生满意、相关职能部门满意,满意测评率为94%,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政府和高效互惠共赢,满足学校师生及周边民众的文体需求。“一场两馆”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在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也能促进城市功能完善,避免了众多政府所建体育场馆存的赛事之后的闲置、浪费等问题,如北京奥运会之后,很多场馆就出现利用率低,功能不实用,而维护运营费用又很高等矛盾。此举无疑探索出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新思路及高校与社会融合的新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洪山区“区校融合”实践

下一篇: 洪山区“区校融合”实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