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创客的类型
根据江西乡村创客的来源,可将其分为本土创客和跨界创客两种类型。本土创客是指来源于乡村本地的,且与乡村、农业直接相关领域的乡村创客。根据创客的组织形式和创新表现不同,本土创客分为个体型创客和组织型创客。其中个体型本土创客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生态自觉和文化自觉的农人,在生产、生活的知识积累与匠人技艺创造中拓展乡土资源,发展特色农家乐、度假村、生态农业、乡土建筑、乡村美食、手工艺、土特产和民俗演艺等业态、产品与景观。组织型创客包括乡镇党政部门与村委会、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这些政府或企业组织根植于当地的生态资本和文化传统、特殊的资源和技术等地方性知识,以协同生产的方式进行融合创新,发展了乡域型景区、特色旅游村、生态农业园、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业态,推动生态、乡土资源的继承、挖掘和再利用。
跨界创客是指从其他行业进入乡村、农业领域的乡村创客群体。根据创客的组织形式和创新表现不同,跨界创客也具体分为个体型创客和组织型创客。其中个体型跨界创客包括返乡大学生、城市白领、退休人员、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群体,他们发展了社区支持农业、民宿、文创空间、艺术实践、乡村公益活动等新业态。这类个体型跨界创客也包含了创意阶层群体,佛罗里达(Florida)将创意阶层的特点归纳为“从事旨在创造有意义的新形式的工作”,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诗人、图件设计师、建筑师、演员等都属于创意阶层。个体型跨界创客表现为城市创意阶层向乡村空间的扩散。组织型跨界创客包括正式组织,例如专业机构、工商企业、NGO非营利组织等,也包括非正式组织,例如以共同兴趣和互惠互利为纽带的合作或互利的社群。组织型跨界创客发展了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乡村酒店、乡村营地、艺术聚落、乡村公益活动等新业态、产品与景观。他们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导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创新乡村生产模式,重塑乡村生态、文化与产业价值。
对本土创客和跨界创客而言,个体型创客行为应该是组织型创客行为的基础。组织型创客主要由个体型创客通过规模化、组织化等联合的方式转化而来,个体型创客强调乡土精神性、审美型文化、产品和业态创造,而组织型创客更多强调乡村产业的组织、资本运作和全产业链经营。
(二)乡村创客的特征
江西省乡村创客具有多元化特征。首先在来源上,乡村创客不仅包含了江西乡村本土的创新个体和组织,还包括了城市白领、退休人员、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专业机构、工商企业、NGO非营利组织等诸多领域的跨界个体和组织。在互联网时代,创客的创新创业往往是打破已有结构的创新组合,以满足各种多元化社会需求为目的。它需要通过跨部门、跨组织、跨领域的跨界合作实现,是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个人不断实践的创新过程。[8]特别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媒介的迅速普及,催生出新的社会互动模式——网络社群,这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激发了大众创意活力,扩展了创意群体来源,推动了越来越多创意者进入乡村领域,乡村创客运动也从本土创客生产模式为主向跨界创客和本土创客并存转变。这些跨界创客依托互联网形成了创意者网络,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创意阶层强调的地理空间,成功地实现了从城市空间向乡村空间的转移。其次在动机方面,江西的乡村创客具有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动机,例如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身的经济收入增加、多样化地使用农业资源与乡村多功能拓展、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实践与乡土价值的再发现、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乡村社区营造等。
江西省乡村创客具有创新性特征。这体现在江西乡村创客所倡导的生态自觉、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上,乡村创客在传承传统乡土文化和维护生态自然的前提下,通过重塑经济、文化、管理机制等方面去组织和调动乡村的可持续再生。乡村创客尊重传统和生态,但不否认科学精神,他们追求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能够研发、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创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新模式。乡村创客的创新性还体现在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注重农产品营销和流通领域新模式的探索,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企业和农业电商平台以及现代农业信息采集、食品安全等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乡村创客善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通过自组织联盟、社群等群体合作,扩大乡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乡村创客能够与原住民开展合作创新,在当地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上,通过创造力以新的方式将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工艺相结合,开发出新产品、新创意和新业态,实践乡村土地、房屋、生态的资源新价值,并通过示范效应促进原住民的文化启蒙与觉醒,激发出自下而上的新乡建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