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建设缺乏特色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以培养大物流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并没有考虑地方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多是在参考一些老牌实力院校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缺乏本校特色。以至于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形成体系,没有注意课程之间关联度和难易程度。同时,主干课程的设置缺少对学生知识连贯性的考虑,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所占学分比重较大,而《物流系统仿真》、《运输与仓储管理模拟实验》、《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等实践强的课程设置得相对较少。还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较多,虽是使用不同教材,但讲授知识点基本一样,缺乏对知识的深度挖掘。此外,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参观调研、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并不多,使得学生缺少将理论知识整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周口师范学院来说,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之一是服务地方发展,近年来,周口港区的发展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而周口地区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应考虑到港区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地方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二)教学资源匮乏
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说,实验、实训和实践教学应当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高等师范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师资力量方面都比较欠缺,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硬件资源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都比较短,在专业建设方面,多数还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许多院校缺少专业的物流管理实验室,硬件配备严重不足,实验课的设置多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与理论课教学相互配合,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无法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软件资源
由于物流活动涉及各行各业,建设物流实验室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资金投入过高,且利用率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青睐在课堂上使用仿真教学软件。仿真软件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搭建出逼真的三维物流环境,学生能够通过软件中的任务熟悉作业环境、体验岗位操作、验证设计方案、执行管理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方案设计、项目研究的乐趣。但是,由于市面上的仿真软件较多,高等师范院校在选择软件时缺少科学细致的调研,往往难以购买到最适合学生使用的软件。同时,仿真软件的版本更新较为频繁,在一次性购买之后,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软件系统维护和更新,这对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也是一项比重较大的支出。
3.师资资源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缺乏企业工作和实践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开拓思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有些书本知识过于陈旧,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同时,由于物流学科是一个与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体系,很多知识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与社会变化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我讲你听”、“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加上学生上课携带手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课上走神、睡觉的现象非常多,教师很难在长达5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讲案例、播放经典视频、小组讨论、随机提问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有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