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东南亚汉语方言的概貌
 
更新日期:2020-03-24   来源:人民论坛   浏览次数:2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语言随着人转。东南亚是中国移民的首选之地,闽粤籍居民是移民东南亚的先锋和主力,闽粤方言伴随着闽粤移民的脚步流播东南亚。本文依据移民情况分17世

 
 语言随着人转。东南亚是中国移民的首选之地,闽粤籍居民是移民东南亚的先锋和主力,闽粤方言伴随着闽粤移民的脚步流播东南亚。本文依据移民情况分17世纪前、17世纪-20世纪中叶、1950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前、1978年改革开放后等几个阶段描述东南亚闽粤方言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阶段,公元初至17世纪。据《汉书.艺文志》记录,早在公元初,国人就已踏足东南亚,并开辟出从雷州半岛沿着中南半岛、暹罗湾到印度洋各港口的沿海岸航行贸易交通线。随着中外交通、贸易的不断发展,从事国际贸易的国人越来越多,尤其到了宋元时期,中国成了东亚地区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国,南宋以降,泉州成为中国海外贸易中心,这给了闽粤籍居民移民东南亚和东南亚华人移民区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西山杂记》记载,在唐代,闽南晋江就有海商水手定居于东南亚的婆罗洲,聚居久之,竟成陈厝、戴厝村落。“至15世纪初,印尼爪哇的苏腊巴亚和苏门答腊的旧港,各有数千人聚居的中国移民社区,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刺桐(笔者注:指泉州)及蛮子之商人,在此(笔者注:指爪哇)大获其利”。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也提及“旧港”,“旧港……国人多是广东、漳、泉人逃居此地”。元朝以后,去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福建人与日俱增。“闽侨之南来东印度也,较粤侨为早。元世祖遣史弼南征爪哇时,子弟兵多属闽南籍。后落居爪哇者颇多,繁殖也盛。”元朝周致中《异域志》称,在元朝,去爪哇的中国海商“往来不绝”。爪哇东部的杜板与泉州“每有定期船往返,流寓于其地之粤人及漳泉人极多”。最出名的当属堪称中国海外交通史里程碑的明朝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前后历时29年,不但开辟了中国海外交通史的新时期,也开创了华侨开发东南亚地区的新时代。郑和下西洋,7次到过爪哇、3次到过苏门答腊、2次到过菲律宾、5次到过马六甲,庞大的船队中就有不少因“住番”而居留当地的水手。受郑和下西洋影响,大批华侨前往东南亚谋生。正如史籍所记载“中国之南洋,万岛环列,星罗棋布。....明初,遗太监等航海招致之,来者益众”。因此,“迨中叶以后,欧罗巴诸国东来,据各岛口岸建立埔头,流通百货,于是诸岛之物产,充滥中华,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鹜,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如吕宋、噶罗巴诸岛,闽广流寓,殆不下数十万人。

综合以上史料,可以说,有海外贸易始,就有因“住冬”(也称“压冬”)、“住番”而留居东南亚的海商水手。十五世纪初至十七世纪的二、三百年间,中国移民大量移居东南亚,移民主力是东南海滨之地“贩海为生”的“闽广之民”,即闽粤籍居民。

第二阶段,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的“移民与贸易互动”潮、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的“契约华工”潮、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的“自主移民”潮。这三次移民大潮的主力依然是“闽广之民”,他们带去了闽粤当地的福建话(福建闽南话)、潮汕话(广东潮汕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海南话等。从15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数百多年间,源源不断的闽粤移民给东南亚地区带去了各个时期的祖籍地方言,使得在多种语言包围中的东南亚闽粤方言至今仍然可以与祖籍地方;东南亚闽粤移民依“血缘、地缘和方言”的聚居方式,以及后来有由此成立的一个个宗亲组织和会馆,为方言母语的传承、维护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汉语方言的标志性作用使得海峡殖民地的官方人口统计以方言群划分华人。以方言群区分华人,官方资料最早出现于1881年英国殖民政府在三州府进行的人口普查。英国殖民政府于1871年起约每隔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仅限于三州府,有关中国人部分并未以方言群区分,只是以性别和居住的地理区域两大项区分。1881年的人口普查在槟城和马六甲增加了“方言群”一项,从1881-1947共7次人口普查,英国殖民政府在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做的人口普查都以方言群区分华人。7次普查结果显示,新马华人主要由福建群、潮州群、广东群、客家群、海南群构成,福建话(福建闽南话)、潮州话(广东潮汕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海南话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最主要的汉语方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东南亚汉语方言的概貌

下一篇: 东南亚汉语方言的概貌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