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王家卫如何与海派文化发生关系?
 
更新日期:2020-04-07   来源:当代电影   浏览次数:2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王家卫是一个出生在上海的香港人,其创作特点除了与香港文化的世界视野有关外,还与海派文化密切相关。其生活经历和精神谱系应该可以说明这一点。王家

 
 王家卫是一个出生在上海的香港人,其创作特点除了与香港文化的世界视野有关外,还与海派文化密切相关。其生活经历和精神谱系应该可以说明这一点。王家卫1958年出生在上海,在五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移居香港。然而,王家卫为何随父母移居香港,并没有很多资料说明,王家卫也多以个人隐私加以回避。但这个问题对于研究王家卫电影的美学意义颇为重要,我们试图从侧面分析这种文化情境。

历史上,上海和香港这两座城市颇有渊源,而这两个城市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实际上深刻地映射着历史的变迁。香港移民大规模的出现在1937年,其背景当然是日军侵华战争。当时的香港人口才不过100万左右,而此时的上海则有300多万。著名作家张爱玲就是在1939年来香港大学求学,在这里度过了港战,写下了著名的带有洪荒之色的《倾城之恋》。在张爱玲的眼中,香港只不过是带有取媚殖民者的没有自我的“妓女”角色(李欧梵语),香港和上海是没法比较的。后来中日战争之后很多人又返回了大陆。但是在大陆国共易色之际,又出现了一批南下移民潮。这些大都因为政治原因。这种移民在1950年代初还在进行,张爱玲就是建国后1953年感到无法适应大陆文化氛围离开。因此,“到50年代初,香港成了上海的后方和避难地。”而在1960年代以后香港和上海调转了角色。在现代史上,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具有相当程度的互文性。
王家卫一家移民香港在1963年,这一段时间大陆发生的事情颇多,蕴含了太多沉重的人生经历和惨痛家国故事。王家卫一家移民香港,其背后的故事自然异常复杂。但是王家卫那时毕竟是一个孩子,上海文化如何影响了王家卫自然值得关注。按照潘迪华的看法,“我相信有可能。借着他妈妈,他知道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在香港怎样生活。他不会讲自己私事给别人听,我也不会诸事问人的,不过有时无意中流露出来,因为我和他一直讲上海话,《阿飞正传》时还‘啦啦啦’地练习。”笔者认为,从个体成长的经历可以推测,家庭生活特别是母亲的作用确实可以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进行确认,事实上王家卫小时候也是母亲在尖沙咀经常带着他看电影,度过了孤独的童年。由于童年的经历和母亲的影响,上海一定会在他心中留下重要的印记。但他如何看待上海的故事呢?他的上海故事一定具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解放后以工农兵为特色的上海表层红色文化;一种是老上海弄堂里那种陈年老酒一般的海派味道。这种情况应该就像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里面一样,外面是风风火火的大世界的革命文化,而弄堂里面则是积淀着上海市民日久天长积攒起来的老上海日子。我们发现,王家卫的电影基本在回避一种正面的宏大的规制的东西,这涉及权力和制度;但王家卫像老上海的王琦瑶们(正是王家卫的母辈人)那样,在老上海市民生活的精致日子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栖息地。于是,海派文化的余韵就一定出现在王家卫的电影艺术创作中。

这种美学意味集中体现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就出现了我们可感可触但又无法把握的那种老上海气质。正如有记者询问潘迪华,“王家卫很年轻便来香港,那么会不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miss(失去)了某些东西,所以在电影中尝试寻回那所谓的上海根?”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要寻找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感觉,他本能地感觉到了两种不同的都市文化气质,以及这不同的文化气质背后的政治历史人事因素。王家卫的电影基本回避了左翼文化,着重表现的便是上海弄堂的芯子里的生活,现代都市中人和人的复杂的情感和生活境遇。笔者甚至怀疑,王家卫的名字就包含这种生活维度,不是通常那种时代命名的“卫东”、“卫国”,而是“卫家”这种更加私人空间的文化味道。“《花样年华》是上海的故事,而《2046》则是写给香港的。他对这两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20世纪60年代的感觉是什么感觉?王家卫为何找潘迪华来演上海女人?“他要一个上海的风尘女子,60年代的。一个讲老式上海话的女人。”在卢燕珊的专访中,题目就是“到底是上海女人”,这句话正是从张爱玲的文章《到底是上海人》演变过来的。以前的上海女人是什么样子的?潘迪华讲,“现在的上海女人和其他时代女性没有什么区别。以前的上海女人却很不同,作风比较创新、勇敢、大胆一点。漂亮与不漂亮是其次,现在也有很多漂亮女子,但气质方面,真的差很多。以前的上海女人,因为没有那么多自由,约束好多,但是在约束和礼教之中培养出一份独特气质来,也很文雅。坐有坐的姿态,站有站的姿态,礼貌方面,无论是大户人家或中等小家庭,都教养很好。不一定是家长教你,而是周围成长的环境,你会control(控制)、约束自己。”《阿飞正传》全都考究了那时的资料,所以《阿飞正传》也好、《花样年华》也好,全部都好忠实于那时代的装饰、风气、习惯,他们是搜集了很多资料才筹备这戏的。我相信每一部戏都是这样。”张叔平和王家卫“拍档做上海,不是现在的上海或很早以前的上海,而是五六十年代香港上海的style(风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王家卫如何与海派文化发生关系?

下一篇: 王家卫如何与海派文化发生关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