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工业技术 » 正文
绞泥技法的独特性
 
更新日期:2020-04-23   来源:艺术百家   浏览次数:5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紫砂绞泥起源绞泥工艺开始于唐代,是将绞胎工艺与紫砂壶工艺的结合一种独特技法,体现了我国制壶工艺的最高水准。绞泥工艺后经流传到日本、韩国等

 
1、紫砂绞泥起源

绞泥工艺开始于唐代,是将绞胎工艺与紫砂壶工艺的结合一种独特技法,体现了我国制壶工艺的最高水准。绞泥工艺后经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在我国此类工艺比较少见,只在陶瓷作品中可见。我国绞泥的瓷器作品多产于河南焦作,绞泥紫砂主要产于宜兴。
绞泥装饰在很多名家作品中都很常见,现如今的绞泥装饰可以在各类作品创作中看到,所体现的特点是自然、朴质、贴切,并带有不可把控的未知在其中。绞泥的关键是对泥色的预判,对成型后的泥色进行合理预测与猜想。泥片需要分层粘合、变化扭曲、切割成片、平整加工最终得到可塑的泥片用以创作。绞泥作为紫砂壶中的色彩装饰种类,一种是在坯体成型时就加入色彩元素,另一种是在器型从烧制成型后,将泥块、泥条切割成片作为局部的二次装饰。这种装饰技法使紫砂壶表面呈现圆润细腻、光滑平整的效果,在展示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同时更丰富了绞泥技法的美学性。
2、绞胎瓷起源
绞胎瓷始于我国唐代,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瓷种。绞胎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瓷泥制胎,形成了不同色彩的纹饰图案,在北方民间有“透花瓷”之称。这种本质内外变化如一的特殊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时已达到最高准。其中,阳峪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矿山较近,因此阳峪窑的绞胎产品数量较大,且质量最高,纹饰也最为精美。但宋元之后,绞胎工艺日渐萎缩,当阳峪窑的工艺逐渐失传,后人便无法破解失传已久的绞胎之谜。
3、紫砂绞泥与绞胎瓷比较

绞胎瓷与绞泥紫砂的相同之处是都出现于唐代,均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泥料进行糅合、拍打、拉胚、烧制等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应用广泛,包括了日常器具及装饰品等。

绞胎瓷与绞泥紫砂的差异之处是明清以后,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瓷业中心;而紫砂泥是江苏宜兴特产的泥料,两者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有所差异。相比之下,瓷器表面更为光滑,色泽艳丽,对比明显;而紫砂泥的色彩纯度不高,在烧制之前需要对泥色的成色进行预判,泥色大多可分为三个色系,每个色系的颜色差别仅有微小区分,邻近色较为常见。此外在绞胎瓷中包含绞釉工艺,此工艺目的是避免绞胎的复杂工艺,却又想达到自然的纹理效果,因此在拉胚成型后的器物表面呈现出类似化妆土的绞釉彩绘。但紫砂泥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表面一般不施釉,密集的气孔可以使得茶叶的香气呈现最佳状态,若是施釉后的紫砂泥表面,气孔被覆盖,反而影响了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4、紫砂绞泥的美学独特性
紫砂陶独特的艺术价值表现在其装饰技艺的多样性。紫砂壶的装饰技艺包括线型装饰、色彩装饰、空间装饰以及其他相关装饰。其中线型装饰技艺中分为:几何型装饰、自然仿生型装饰、 筋纹器装饰三类,每一种装饰技艺都赋予了紫砂壶不同的艺术价值。在色彩装饰中,包括:紫砂泥的本色装饰、泥绘装饰、粉彩装饰、绞泥装饰。装饰层的引入和泥色的结合,构成了紫砂壶独特的装饰技法。尤以绞泥为例,其泥色变化是其他陶艺所不具备的独特装饰技法,因此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综合分析,紫砂的绞泥技法与绞胎瓷相似而大有不同。独特性体现在泥料自身物理成分的不同,所呈现色彩本无明显差异,烧制后却色彩丰富会产生偶发性的肌理效果。紫砂绞泥的特殊肌理效果更是将作品意境呈现的一种表达,具有装饰性、美学性的同时还具有思考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绞泥技法的独特性

下一篇: 绞泥技法的独特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