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研学旅行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04-23   来源:教育观察   浏览次数:2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课程目标上,重游轻学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课程规划的起点,它制约着课程规划的方向,规定着课程构成、课程内

 
 (一)课程目标上,重游轻学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课程规划的起点,它制约着课程规划的方向,规定着课程构成、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性质。由于当前研学旅行课程还没有成熟的体系,在课程目标的上常常会出现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的情况,有的学校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研学方案,这样既无新意,同时也很难达到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并且,有些学校或是旅行机构认为研学旅行与春秋游无异,设定的课程目标也重在“游”,而不是在“学”。

(二)课程内容上,流于形式

当前,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多是学校联系旅行社进行组织、设计研学活动课程的内容。但有些旅行社还没有转变传统旅游的观念,很多时候都是简单地将旅行产品“嫁接”到研学旅行活动中来,没有从学校教育的性质出发考虑,缺乏对研学内容的教育设计,只是强调“游”,而忽视“学”。即使是这些机构尽可能的进行设计,但大都是从学校层面进行考虑,而非从学生真正的需求出发。其次,研学的地点大多选择旅游景点、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革命烈士纪念园等,采取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方式,即使是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的内容,也常常被忽视,或是导游进行简单的讲解。对于当地特色历史、文化、风俗的课程资源开发也较少,使得整个研学过程缺乏教育意义。因此整个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并未让学生有更深的触动和收获。[2]
(三)课程组织上,混乱无序

当前,研学旅行的实践在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较缺乏,导致研学旅行缺乏理论指导,在研学旅行课程组织上出现混乱的情况。研学旅行课程是一种研究性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应该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和学习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3]。但是在许多学校实施的研学旅行课程中,多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却没有体现出来,也缺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更多的是无目的的参观,以及用听取知识的讲授为主。主要表现为在景点简单地听导游或是老师讲解景点知识,发布任务,学生单独完成研学任务,而不是设计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且研学任务中的问题大多是填空知识性的问题,较少体现探究性思维的问题。不能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式就很难到达理想的目标,大大降低了研学旅行丰富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

(四)课程评价上,机制滞后

作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研学旅行应该具有普通学科课程的基本要素,不仅要确定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过程,还需要进行课程评价。但大多数学校存在重过程、轻评价的现象。研学活动开展结束后,开展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过程中的表现、收获等等如何评价,这些都应该在课程设计之前,相关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考虑并设置好的。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科学具体的评价指标,在课程结束后往往很少展开这些评价,一般只设计老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评价,有的要求学生上交一篇课后感想。没有系统的评价,学校和学生都不知道究竟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效果如何,也不知道下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达不到研学旅行最好的成效。同时,由于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参与人员较多,活动范围广,以及学校缺乏户外组织活动经验,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学校教师往往是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观性太强,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再加上教师人数较少,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地评价,评价结果有很大的局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研学旅行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研学旅行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