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
当今世界是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西方世界形形色色的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充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严重干扰了中国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给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新时代局面带来安全隐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扰。“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党委在价值多元背景下,夯实主流价值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才能在价值多元的“百花丛”中坚持马克主义信仰,坚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本位,才能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新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民族研究与民族工作的新基调、新思路。当前,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正确方向和根本指导,才能确保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实践中,不走“歪路”,不走“错路”,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刻阐释。
2.深化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确认知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3]在现代社会,造成大学生价值认同冷漠与价值认同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忘记了走过的过去”。对中华民族历史认知认同的匮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自信的缺乏,是导致在校大学生情绪浮躁、信仰漂浮不定的隐性内因。
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实体,历经中国古代“天下观”、“华夷之辨”,西方化的“五族共和”、“国族主义”,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其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形成于中国历代王朝更迭,觉醒于近代民族危殆、国家危亡时,再造于革命斗争、国家建设中,谱写出一曲“自在-自觉”的中华民族千年文明进程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存在几千年的民族实体深层次的凝练,是丰厚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中华精神文化财富。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是对大一统为主流的中华民族历史的整体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亦需要各民族深切体认。高校需要深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认同,坚定中华民族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各民族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之中,帮助大学生澄清思想上的困惑,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化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冷漠和认同焦虑,培育大学生宽容大度和积极进取的社会心态,使大学生在个人利益的实现过程中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历史和事实无数次的印证,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其路径主要有:第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践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四个自信”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外化为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学生活日常,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其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强化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认知认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富强的制度保障和精神指引,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大学生从政治认同的维度,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通过认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和政策,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中国特色民族工作,认同中华民族的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时代信仰,扭转价值取向倾向私人化的“误区”,从而推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