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更新日期:2020-05-06   来源:农业经济   浏览次数:37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化自信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这一根基源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上、学理上的发展创新由精英阶层掌握,但是在形式上、内

 
 文化自信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这一根基源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上、学理上的发展创新由精英阶层掌握,但是在形式上、内容上则更多由乡村基层来传承发展。美国汉学家毕范宇认为“我们可以在乡间找到真正的文化,有定形的文化。中国的农村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存在着的最古而最寓于兴趣的文化”。并且在中国游历参观,“只见过城市的,只是见了中国的一小部分,而忽略了中国的灵魂”。他认为中国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灵魂。只有了解中国乡村的文化才能深层次了解中国文化的内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通过“问题与主义”之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学理上的推进,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避免不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经历多次实践失败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农村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上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先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形容“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5]。所以,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没有对乡村文化的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仍然是只能作为一种理论而存在。同样,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农村实践的不断结合,让中国乡村文化也深深融入了具有时代烙印的革命文化,并且通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的不断胜利,让农民对这种特有的革命文化认同感逐渐加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乡村改造虽然历经艰难曲折,但是通过改革开放,发展重新步入正轨。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不断提升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乡村振兴,经济先行,发展经济是乡村发展振兴的基础,但乡村振兴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缺乏文化传承的乡村,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对内没有文化凝聚力,对外没有文化吸引力。虽然短期依靠其他方面振兴能够推动乡村发展,但从长远意义上来看,缺少文化振兴的乡村势必缺乏稳固的根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下一篇: 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