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应用积极心理学成果,打造快乐学堂
 
更新日期:2020-05-06   来源:中学语文   浏览次数:2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它的产生源于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批判和反思。与传统心理学研究重心相反,积极心理学的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它的产生源于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批判和反思。与传统心理学研究重心相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张强调,心理学不应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陷,而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积极的和有价值的因素塑造或唤醒上,主张心理学要以人本身所具有的、现实的、具有建设性的潜在力量、善端和美好品德作为出发点,倡导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情感对诸多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新的解释,从而激发和调动人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而利用这些积极资源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和具有一定天赋的人,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观点、实践策略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笔者先前曾做了一个 “关于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因素的调查问卷”,若从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的外部因素分析,当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前两大因素分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够友好”和“教师教学技巧有待提升”,二者约占了所有因素的一半左右。在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明确表示,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教学态度,爱护关心学生,对待学生态度和蔼,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而不是随意对学生采取批评、指责,甚至体罚等不友好措施。诚如《学记》所言:“亲其师则信其道”。当前努力构建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改善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体现出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培育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唯有真正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假以时日才可能培育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笔者所任教学校,生源状况良莠不齐,总体而言不容乐观。日常教学中接触到的学生调皮捣乱者多,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常常不适应,产生了较多消极的情绪,对差生的认知也有偏差,一度认为部分学生可谓愚笨野蛮不可教者,对差生不耐烦,批评指责居多,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 部分学生干脆逃避语文课或是上课睡觉。年轻教师自尊心强,认为学生公然挑战教师权威,惩罚学生更为严厉,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只能恶心循环,愈发紧张。后来笔者静下心来,认真反思,研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时悬崖勒马,调整自我认知。其实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性格内向或外向,在这个特殊的心理阶段,内心深处抑或潜意识深处,总是对外界的善意有本能的期待,换而言之,每个学生都有被教育好的潜力,关键看是否能被外界尊重、平等善待。当然学生本人未必都能尊重、平等对待他人,但他们自身却存在渴望被他人善待的需求。在紧张的、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往往坚持错的是对方,谁也不肯反思自我。但教师毕竟相对于学生是成年人,有更好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教育修养,因而笔者认为最先主动做出理性反思的应为教师,教师认知改变可能成为紧张的师生关系改变的转折点。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而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当教师有意识地去缓和与之有敌对意识的学生间的关系时,“人非草木”,学生会有所反应,被温柔以待的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假以时日,时间能解除他身上的防卫武装。老师的关爱笑容将一点一滴地消融学生心中阻碍交流的坚冰。

(二)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初中学龄的孩子普遍具有“求趣、求新、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孩子的这种性格心理,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情感活动中更好地走入文本、走近作者,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语文学习的情感和意志。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不可否认,语文教师在语言驾驭能力上天然地具有一定优势,如果能有意识的提升自身合理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可观的影响。教师通过语言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笔者常运用的方法有语调的高低变化和语速的快慢变化,文本解读过程中适当的插科打诨,尽量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诙谐幽默的语言来点缀教学语言。当然,所有的语言技巧运用都需与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目的在于以语言风格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笔者常在教学中为学生做范读,一次在范读李白的《行路难》时,就充分运用了语调的高低变化和语速的快慢变化,来表现李白在不同的诗句中流露出的复杂情绪,时而在夸张中凸显欢乐情绪,时而在低沉顿挫中渲染苦闷悲愤的情绪,时而又在言语中流露不经意的自信期望之情,笔者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学生的情绪是被调动着的,以至于读到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许多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朗读出来。还有一次在课堂上讲授一首杜甫诗歌时,有学生提问:杜甫的现实主义与李白的浪漫主义如何区分,这样一个宏大问题,如果真的展开论述,其效果恐怕是费时还不一定讨好。笔者灵机一动,当时也没有回避问题,干脆引用了民间传说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主义,民间传说中,李白是醉酒后捞月落水,怀抱月亮而亡,而杜甫则是颠沛流离、翻山越岭后饥肠辘辘,噎食而亡(特别跟强调此为民间戏说,不是史实),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也对两种主义有了一种直观的印象。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肢体语言,特别是面部表情是非常敏感的,假如老师上课的时候面带微笑,教学动作放松洒脱,学生也容易受到感染,显得相对放松,更愿意和老师互动,主动提问、回答问题的次数更多,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反之,如果教师自身处于紧张状态,更有甚者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表露在面部,学生眼中的老师是面目可憎的,心中害怕老师,进而不愿和老师进行互动,课堂也就显得比较的沉闷。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可对其竖大拇指或不住地点头表示赞赏,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此举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可做出显得随意俏皮的无奈的手势,示意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避免语言说教给学生心理带来的伤害,更能够通过无声的交流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在体态暗示中,教师的动作应该简洁易懂且自然协调,提升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效果,共同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教师一定要加强备课,无论多忙也不可在此教学环节偷工减料,这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考虑学生心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现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教学手段要力求多样化。当前,结合网络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加便利的教学平台,笔者在实践中就有意识地利用空余时间,钻研多媒体互动教学技术并积极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解说法、提问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也能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在课堂时间充裕的前提下,笔者有时也会“大方”地让学生们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文本中的情节与人物情感,每当这样的时刻总是学生最开心的课堂时光,可惜受制于课堂时间,这样的时光是有限的。

教师关注学生心理,还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上。教学内容尽量简洁。简洁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简化,而是在教学质量上能做到通过对原有知识的提取精炼,使学生在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时段,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知识,这是快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不可否认学生个体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大胆积极,有些学生则内向被动。针对后一种学生所存在的消极、被动的现实,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有效的可执行的课堂任务和难易有度的教学提问,提问时有意关注到后进生,尤其要在学生回答正确后给其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应用积极心理学成果,打造快乐学堂

下一篇: 应用积极心理学成果,打造快乐学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