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热工实验综合创新性改革有关问题的分析
 
更新日期:2022-10-27   来源:   浏览次数:2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学研究和高等教学中,实验是科学之母,是检验公式和定义的有效手段[1-3]。通过基础类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高精尖的实验设备,更好地实验技术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研究方法,同样也成为了能源安全类本科生专业领域上不断求知创新的意识和创造力。

 
        热工实验教学是热工类基础专业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热工类专业课实验一直分课程分散授课,不能实现热工类综合能力,现有能源安全类热工基础课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7,8]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能源安全类目前热工基础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主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以及关联度进行讲授,而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这就导致本科生的热工类学习是被动式接收,而不是主动思考和索取。这种被动接收的方式同高中教育基本相同,很容易在大学阶段造成本科生的厌学心理,并影响了本科生青春期的创造力。

2)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大学专业课程,尤其是热工类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最终导致本科生对概念、定理的不理解。

3)实验内容单一

通过对几所高校的调研,热工基础实验开设的高校较多,但大部分都是课程上的单一实验和内容,很少有结合自身高校优势而开展的创新性实验课程。

4)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热工类实验要求温度的精确性,部分实验完成一组实验数据的时间最长为4小时,而完成一个实验测试,需要多组数据,这就导致了试验时间的严重不足,同时,实验教学受制于实验课时的要求,本科生实验过程中只能了解实验过程,并没有完成实验的真正测试任务,这导致本科生的理解能力收到了严重的影响。

5)缺乏足够的实践性。

目前,伴随科技进步和发展,本科实验教学设备逐步完善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自动化、程序控制的实验装置进入本科教学过程中,这些“傻瓜型”的实验设备使得本科生失去了本有的动手能力,进而失去了实验的实践意义。

热工综合创新实验改革的必要性

1、专业课理论基础重要性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作为能源安全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习热流体系以及公式概念的主要课程,是关系到安全工程煤火防控理论、瓦斯运移规律、通风流体控制、消防烟气流动、火焰热量传递等重点研究方向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实践作用。是学生沟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而掌握科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全掌握三门基础课程的关键。

2、专业课教学的抽象性

学生很好的理解概念,熟练地掌握公式定义是学好热工类专业课的前提,但热工类课程具有抽象且概念多的特点,有专业课的技术性及应用性,这使得学生学习这三门基础课难度比较大。

3、综合创新实验教学的优势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承担着理解理论定义、公式以及抽象概念的重要作用。热工综合创新实验是培养能源安全类本科生动手操作技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9,10]。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开展综合创新性实验、建立了热工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本科生充分融入专业课程的公式、定理讲解过程中去,同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 热工实验综合创新性改革有关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 热工实验综合创新性改革有关问题的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