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教学预见视域下教师的教学审视
 
更新日期:2020-05-08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21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课前预见:教师教学的先导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简单的知识授受过程,其唯一目标就是完成认识性任务,即背诵并掌握书本知

 
 (一)课前预见:教师教学的先导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简单的知识授受过程,其唯一目标就是完成认识性任务,即背诵并掌握书本知识。因此,教师备课就成了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的单一性行为,上课时则忠实地执行教案。这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的刻板教学使得教学成为一种呆板的、固定的知识传授活动,完全抹杀教师和学生活泼积极的生命力。而教学预见的主要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实现“以生定教”,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调控,使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也就是说,教学预见的出发点应该是从学情开始,教学预见的最终归宿是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的放矢。教师在课前既能根据能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设计,又能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等进行科学的预设,进一步修改并完善教学方案,从而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高效的优质的教学设计。拥有教学预见能力的教师心有学生,会站在不同学生的立场,对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个问题,预设各种不同的回答,并针对这些预设的回答,相应地设计好合适的反馈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试想,若一个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预见能力,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依赖教参,教参有什么就讲什么,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取舍增补教学内容的能力,更要有教学预见能力。

(二)课中预见:教师教学的生成

反对“教学预见”者认为“预见”抹杀“生成”,事实恰恰相反,“预见”促成“生成”。

杜威曾对预见做过一个很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教学不像风吹泥沙这种随意的活动,而像蜜蜂的活动一样,是有其内在连续性的”。在进行具体的活动之前,“预见”先对其进行合理的观察、权衡、设计,明确活动的方向,从而使行动更为合理。所以,教学预见能力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行动,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有了教学预见,课堂教学才更具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学预见能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的行动,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而缺乏教学预见,则有可能会错失课堂生成的机会。以课堂评价为例,缺乏教学预见导致课堂评价不当,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一、评价随意。这十分典型地表现在教师评价语言上,比如“你真棒,回答得真不错。”、“回答得还行,但是还不够好”等等。这些评价语是空泛的,毫无意义的,对学生毫无帮助的。因为缺乏教学预见,无法预见学生的回答,因此不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评价,更不必提生成学生更好的回答。二、评价片面。有些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预见能力,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由于教学预见不周全,未能在课前全面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学习困惑,不能超前把握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的学习表现,导致课堂评价只针对某一方面,比如只评价学生回答的知识内容层面,而未能评价学生的回答较其之前课上的回答有何进步。若要在课堂评价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课堂评价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学习表现,更要促进学生的持续的积极学习。实际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追问、补充,还是评价反馈,其实都属于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学预见,即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集体讨论、口头回答、提出观点等)所作出的迅速的判断与相应的追问,是基于教学预见从而对特殊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做出及时的反应。魏书生教学时经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回答提出“最近发展区”式的追问,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更是基于教学预见从而生成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实,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现象,无论教师课前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都无法预见课堂的全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预见”无足轻重,充足的“教学预见”能帮助教师更自信从容地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更好地促成课堂生成,从而构成美妙的“师生课堂”。

(三)课后预见:教师教学的延展

教师除了能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可从学生的课后作业,试卷中获得大量的学生学习信息。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把握他们的知识盲区,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二次指导。拥有教学预见能力的教师能通过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促进知识的吸收。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完“完成线性规划”的知识之后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现在有大米和小麦两种农作物需要运送,可以使用飞机或者轮船两种方式来进行运输,已知利用一个轮船运送小麦300吨,大米250吨,一架飞机运送小麦150吨,大米100吨,那怎么样安排才能合理运输2000吨小麦和大米1500吨?这道题的难点就在于学生的做题思路,大部分学生容易掉进思维误区。教师若能提前预见学生解题的难点,便可在布置作业时适当为提供学生提供一些做题的思路,减少学生解题时做的“无用功”[]分层作业的提出是教师运用教学预见能力指导有效教学的又一途径。分层作业科学地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预见”不同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不同,学习达到的水平高低不同,从而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不应一刀切。为了让每个学生有所提高,应及时预见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作业布置中应分清层次。这样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教学预见视域下教师的教学审视

下一篇: 浅谈教学预见视域下教师的教学审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