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打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2]话语是思想的延伸,反映了时代的呼声,体现了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在形态上表现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马克思认为,语言和意识一样,源于人们交往实践的需要。语言是思想意识的外化,人类的话语总反映着人类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然也就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外化,通过话语表达着统治阶级的思想,目的是向受教育者传递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思想的言语表达。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巧实力,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密码、价值取向、核心理论、意识型态,决定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强弱。”[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人的实践始终不能超出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创造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等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历史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话语内容的重要源泉,如我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合和、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要把握其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创新话语的同时注重继承,做到“既向后看、善于继承传统话语,又向前看、不断催生新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