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服装数码设计的特点
 
更新日期:2022-10-27   来源:   浏览次数:31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服装数码设计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数码设计表现手法上的局限性,借助神奇的虚拟技术功能以及强大的数码绘图软件,以异常丰富的表现工具、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高效快捷的制作过程、安全完整的存储与记忆、多种传递方法与途径等,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以往无法想象的各种特殊效果,使服装数码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服装数码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也是学习服装设计的入门课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数码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其强大的三维立体设计和动态展示功能不断颠覆着传统的二维数码服装画审美标准。传统的服装数码设计课程主要以平面设计为主,重在服装人体、服装款式、面料的画法及服装在人体上的着装方法,而忽略了现代服装设计对数码服装画的要求,即现代数码服装画不仅应当具备准确的人体动态、合理的着装效果,还要以艺术的眼光和角度对数码服装画进行立体造型,从多维度审视核表现服装的风格特点,还要加强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面料搭配、系列元素传达,提升画面感染力,加强画面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才能在众多的服装设计中脱颖而出,打动企业和消费者的心。

一、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服装数码设计的特点

1、浸入性

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设计师不仅是创造服装画面和氛围,同时,设计师所缔造的虚拟环境,还可以通过设备机器等硬件设施,使得观察者或消费者进入三维立体环境中,对设计出的服装造型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等多维度的观察和审视,并且,还可以身临其境参与该虚拟环境中的事物的变化与相互作用。

2、互动性

虚拟现实环境中的人机互动性使得设计师或消费者可以任意进入虚拟的三维环境,通过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操作,得到操作的结果和反馈,能够自由的在各种逼真的三维立体画面中游览,服装设计师也可以将设计作品穿着在模拟人台身上进行三维立体的展示,还可以搭配东华和音乐进行服装动态展示,做一场服装秀。

3、仿真性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服装数码设计能够模拟出十分逼真的三维环境,能够给参与者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真实感,有时候,模拟的事物甚至可以比真实环境中的事物还有逼真。

4、多感知性

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服装数码设计,不仅可以给参与者和观众提供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感受,还可以通过技术条件,提供力觉、嗅觉、味觉等感受。服装设计人员通过数码设计软件、头盔、耳机、数据服装等硬件设施来到三维虚拟环境中,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设计构思和创作。

虚拟现实技术的四个特点,极大的颠覆了传统服装数码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它将二维的平面数码设计提升到了三维的立体设计,同时,在设计思维、设计视角、设计手法、设计展示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创新,在现代服装设计和展示中,人们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模特,并利用它来举办虚拟服装发布会,用它进行表演和观摩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网络立体试衣系统,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传统服装数码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服装数码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也是学习服装设计的入门课程。但是,就目前高校普遍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

1、设计软件多为平面设计软件

目前制作数码时装画主要使用两类软件:一类为专业软件,如美国的GERBER

系统,法国的 LAcTRA系统;另一类为平面设计软件,如:PH0- TosHoP、coRELDRAw等等。现有的服装专业设计软种类不多,核心仍是平面绘画创意系统,与平面设计软件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现代高校数码时装画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当逐渐向高级的虚拟现实技术软件过渡。

2、设计理念以传统平面为主

在服装数码设计课程中,由于技术环境的限制,设计师的设计视角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的角度,即服装的前、后两个角度,在进行服装造型设计的时候,很难拓展思维,进行表现手法的创新,服装造型容易缺乏整体感,设计手法容易受到软件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创意想法难以实现。

3、设计展示功能不强

传统的服装数码课程不仅在设计理念上较平面,同时在服装着装效果的表现上也差强人意,观察者只能从前、后两个角度对设计对象进行审视和修改,无法全面展示出服装的整体着装效果和风格特点,设计师和消费者也只能从平面的角度来解读设计作品,无形中对于服装的构思和创意表现大打折扣。

 

上一篇: 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服装数码设计的特点

下一篇: 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服装数码设计的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