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主要由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前提就是全员参与、全员育人。专业课教师需要主动承担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要职责,利用专业课程、专业课堂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专业课教师依托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思政教育,拓展和和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思想和政治上处于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阶段,需要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成长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②。这一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明显减弱,在专业学习和思想指导方面鞭长莫及。学校思政部门教师大众化的政治教育与辅导员课外管理显然是不够的。专业课教师由于指导学生课程学习,能长时间与学生相处,具有较多专业教育机会,可以系统、长期、循序渐进地实施理想与信念方面的示范、引导与帮助。
第二,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示范、引领和潜移默化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专业课教师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以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进行德育渗透,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克服了空洞的、强制性说服教育引起的逆反或排斥心理,使思政教育向内生化转变,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思想和价值的潜移默化引领,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专业课教师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力量、深度和说服力。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容易让学生产生单调与枯燥的感觉,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把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加以归纳、总结、提升,有意识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和发展智力,而且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动而有说服力,强化了思政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