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难
 
更新日期:2020-05-13   来源:教育评论   浏览次数:18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教学能力,还要拥有较高思政素质,严谨的教学科研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学实践中保持高度

 
 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教学能力,还要拥有较高思政素质,严谨的教学科研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学实践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但是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质和能力水平同“课程思政”要求存在的差距,使得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面临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课教师缺乏进行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教师的主体意识是指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争取获得主体地位和成为主体的需要、热情和意志③。在现行高等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主要由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并未意识到自己也应该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教学实践中仅注重知识教育和学术性探讨,忽视所教课程思想政治资源的挖掘和分析,对于自身要进行思想教育责任认识不清,忽略了自己承担的育人职责。甚至有人认为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授课时间,降低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对立起来。专业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出现偏差,限制了其共同承担政治教育的功能。

第二,拓展课程思政资源难度大。“课程思政”主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专业课等各类课程中,思政课程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肩负着引导学生价值观建立的核心任务。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大部分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中并不涉及政治理论知识和道德属性的内容。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拓展本课程的思政资源,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寻找思政知识融入教材的切入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价值引导。多数专业课教师往往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把更多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深入挖掘和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没有精力去思考思政育人方法、手段和效果,难以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第三,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动力不足。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暂时没有较为明确的制度性规范和相关配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育人的动力和积极性。首先,大部分高校没有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很少经过合理、有效的设计,难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④。其次,在教师考核中,缺少关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的项目。虽然高校考核制度制定了若干规则,对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无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专业教师在挖掘、系统梳理和精准厘定育人资源方面积极性不高。再次,在协作育人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教师缺少与辅导员、学生的沟通交流,无法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很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难

下一篇: 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难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