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谈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思政课堂教师是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中可以创新性的采取多种渠道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老师想教,学生想学的教学效果,在轻松愉快的学生氛围和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思政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政课学习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的目的。“理+情”对话式教学法的应用便是据此应运而生,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理+情”对话式教学在思政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1、上课前师生分别做好与思政教材的先行对话,初步设计对话式教学课程提纲
思政课程与新时代思政工作密切相关,思政工作者通过不同渠道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政工作能力,帮助人们解决思想问题从而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思政教师作为思政课堂的主导者,在上课过程中,思政教师要结合新时代思政课程创新的要求,充分利用 “理+情”对话式教学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和引导学生,在“理+情”对话的时间、内容及谈话方式等具体细节上尝试创新,寻找出最适合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教学方法,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思政课程的教学能力,在有效组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潜心与教材先行对话,去理解与掌握思政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部分,课前备课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上课内容熟记于心,举一反三,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实际的教学材料,找到最适合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对话方式,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对话中,才能做到以理服人,用情感人,引领学生通过对话式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2、课堂上理论讲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专题讨论与问题辩论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对话通常发生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师生作为两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双方在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参与对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是“理+情”对话式教学真正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思政课堂上教学讲授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照念书本,要做到引经据典,举一反三,专题讨论与问题辩论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下意识地引导学生就思政课程内容展开广泛的思考和积极的讨论,虽然说不同教师可能存在着专业知识积累有差异,性格迥异,人生、价值、世界观各有不同的情况。但在“理+情”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应当放下教师至上的身段、摆正心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理解课堂内容,尊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作为学生,在与教师开展专题讨论与问题辩论时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立场,敢于表达出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想法,敞开心扉,彰显个性。师生之间才能在情感上相通、思想上互融,达到感情上的交流,理论上的共识,双方才能共同成长。
3、课后个别访问力争至真至情,情感化人,使学生重拾思政课程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深刻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目的主要是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武装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沟通过程中,不能选择一成不变的对话模式,要情感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维持师生关系不变得基础上,放下教师至上的身段,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打成一片,以朋友的角度与学生促膝长谈,以长者的身份谆谆教诲,以师者的身份耐心解惑,彼此之间相互信任,获得肯定,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模式,这种特殊的“理+情”对话式教学法正式通过沟通与相互间的有效合作或者说是配合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在任务的完成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互相接纳、互相走进、共同提高,最终目的使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重拾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