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包容孩子。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表现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否定孩子的一切,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或者叛逆,甚至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电影《银河补习班》尖锐的批判了这种现象。主人公马浩文一直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一直相信他的才华,一直鼓励他,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他都理解包容孩子。电影最感人的情节莫过于这种爸爸对孩子默默无闻的“相信”,“耐心”和“鼓励”。与此同时,马浩文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爱,反过来也得到了孩子心里的肯定,赢得了一位父亲该有的尊严和孩子对父亲的尊敬。“父母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来源。经常受到父母鼓励、赞扬、夸奖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十足,性格活泼开朗,心理健康向上。”①儿子马飞的成长过程和他以后的出色成就给广大观众们用更为形象与更为感人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影片中描绘的是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马浩文父子的物质条件并不好,刚出监狱的马浩文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带儿子下馆子吃饭,连饭钱都不够。可就是在如此差的物质条件中长大的马飞却享有满满的“父爱”,有父亲充足的“信任”和”鼓励。这些都是该片最经典的镜头,这些镜头跟当今社会中物质条件富裕,被当做 “宝贝”的孩子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对孩子教育方法是否合理,同时也深深的反思了自己教育孩子不到位的地方。从而也给我们指出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爱孩子,相信孩子与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影片主人公马浩文在“怎么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怎么与孩子沟通”,“怎么鼓励孩子”等方面给当代家长上了一门生动的课。他首先给了孩子“满满的爱”,和“充足的信任”。他总是给儿子说“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就能做好。”除此之外有时候他还是个挺会鼓励孩子的爸爸,每次当孩子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的鼓励孩子。说“只要你相信自己,那么好运气总是会来找你的。”这些鼓励的话总是可以鼓舞儿子马飞重振旗鼓,继续努力。影片最后儿子马飞用出色的成绩给我们展示了教育孩子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主人公马浩文一直反对说他的孩子是“缺根弦”,“差生”。甚至,他跟学校的教导主任打赌“相信儿子马飞会变成这个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出色的学生,总有一天他的照片会被挂在墙上展示给其他孩子。”他的这句话里面藏着他对孩子的肯定与希望。同时这句话也打动了许多家长的心。与此同时这句话也有力的批判了一些只关注老师对孩子评价家长。其实,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信任,老师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主人公马浩文对儿子马飞的鼓励,无条件的相信,才培养出了中国最年轻经验最丰富的宇航员。
(二)父母 “做榜样”
影片共计150分钟,影片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讲起,直到 2019年马浩文的儿子马飞乘坐火箭进入太空结束。电影用三十年来的标志性事件与流行歌曲进行叙述。在深入人心的同时也有效的体现了主人公马浩文正确的教育方法。影片开始于马飞的回忆。马飞是中国最年轻最有经验的航天员之一。导演将马飞回忆用讲故事的方式慢慢引出,不仅营造出了比较独特且感人的艺术氛围。同时,适当的插入感人的音乐将影片的艺术性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影片重点描述了主人公马浩文对儿子的“爱”与“无条件的信任”,无形当中给现代家长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情感教育大于说服教育”。影片主人公马浩文是儿子马飞的精神支柱,也是儿子马飞的榜样,马浩文在儿子心里拥有很高的位置。儿子马飞人生当中的两次转变都深受爸爸马浩文的影响。第一次,是在爸爸马浩文的指导与不懈鼓励之下,马飞第一次有了学习的冲动努力学习的时候。可在他经历了短暂的热情学习后对爸爸马浩文说“爸爸,我不是没努力,我尽力了,可实在是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这个时候,爸爸马浩文对来找他麻烦的邻居们狠狠地喊了一句“我永远不会认输的,永远”。爸爸马浩文的这句话给了马飞继续努力的力量。第二次,是马飞当上航天员准备进入太空遇到麻烦的时侯,在生命面对死亡的考验时,他看到了当时他写给爸爸马浩文的纸条,纸条上写着“爸,我也会跟你一样永远不会认输的”这句话无疑给了马飞面对死亡的勇气。直到马飞脱离危险,顺利返航。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爱,理解,包容,同时,他们还需要父母指导正确的人生道路,更需要的是父母起到旗帜作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马浩文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不仅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反而以最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面对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在儿子马飞心中无疑是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家长们不仅希望自家的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希望他们比别的孩子更加出色,优秀。但多少父母又能做的到电影主人公马浩文对孩子的关心,关爱呢?又有多少父母足够优秀,能给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呢?事实上,“身教重于言传。”本片就“如何做好父母”的问题上对当代家长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