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民办高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广大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共同追求,也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需要众多民办高校与广大师生一起努力。鉴于此,笔者分别从教师、学生、高校三个角度对如何构建优良的师生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教师善于与学生交往
1.提高互动能力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互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中精心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并在课堂上尽量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当然,教师在进行课堂发问时,不仅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而且互动内容应尽量贴近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吸引学生尤其是坐在教室后排和两边的学生切切实实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因为性格内向、胆小羞怯、消极怠惰的学生往往觉得教室两边和教室后排的位置是避免与教师眼神交流和课堂互动的“战略高地”。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在每学期末密切关注学生在期末教学评价中针对教师工作态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所提出的看法和意见,努力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失范行为,并积极提高自身与学生课堂互动的热情和能力。另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任课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反馈,而且可以在上课之前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件提前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在课外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建立一个具体的沟通桥梁,实现师生互动永不下线。
2.主动亲近学生
高校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经常走进学生之中了解并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在下课之后也应努力摆脱功利之心主动亲近学生,并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通过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郊游活动、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深入学生宿舍、保持电话、QQ或微信联系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活动与机会。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感悟与价值观念,并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想法,一则容易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二则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初来乍到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皆可少走一些弯路,完成国家赋予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职责。此外,民办高校自身还可以利用电子信箱、电话热线、创建贴吧等形式辅助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因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是增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性条件。[6]
3.完善自身形象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并在生活中注重仪容仪表和性格养成,树立一个独立美好的高校教师形象和教师权威,因为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在笔者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针对本人所在学院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共383名大二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所做的调查研究中,结果显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和蔼可亲、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欢迎和亲近,并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所有这些可贵品质都源于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莘莘学子的热爱,这也是作为人民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
(二)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
师生关系并不只是单向的说教,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故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摆脱以往那种消极被动的学生角色,学会尊重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劳动成果,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以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并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班级中积极分享个人的知识思想、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对于课程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也要放下面子敢于向教师发问、积极向教师讨教。当然,学生的言行举止一定要保持应有的礼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绝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教师的授课或者用其他不尊重教师的方式对其质疑与反驳,避免损伤教师尊严,师生之间产生尴尬和难堪的局面。即使学生发现某位教师不能满足自己对于理想教师的某些期待或主观上因为某些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时,也要学会放下成见,充分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付出,并可积极尝试与该位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下也可通过会面、私信、网络聊天等方式和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教师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当然这种沟通与交流可以不止限于学习层面,也可以扩大到人生经历、生活经验和学术思想等各个方面。因为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更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三)学校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办高校精心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并加强学风建设与教育,保证学生在浓郁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快乐地学习。
首先,在观念层面,民办高校需要适当转变现有的办学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科研活动只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其中一个部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无可厚非,但作为以教学为重要任务的民办本科院校,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加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机会与心灵沟通,以提高课堂互动质量与效率。
其次,在制度层面,民办高校一方面可针对学生实施“无手机课堂”制度,上课之前要求所有学生把手机静音并放到教室指定的地方,从源头上杜绝任何学生上课刷微博、朋友圈、QQ、视频或玩游戏等现象,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切切实实投入到课堂学习和师生互动中去。另一方面高校要改进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尽量避免教师超课时教学,并扭转广大教师看重科研工作、轻视教学质量的局面,并可在师生之间适当举办一些诸如读书沙龙、文体节目、踏青郊游和茶话会等集体活动,一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二则也可为平实的学校生活增添些许乐趣和色彩。另外,民办高校还可借助诸如论坛等形式,分学院、分专业进行交流,使师生之间获得更多协商、讨论、对话、沟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