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远虑与近忧
 
更新日期:2020-06-08   来源:   浏览次数:13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层次人才作为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创新发展、科技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其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准确理解和贯彻党管人才战略,从战略高度审视高层

 
 高层次人才作为“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创新发展、科技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其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准确理解和贯彻“党管人才”战略,从战略高度审视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定位、服务面向、制度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业绩,轻师德,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人才引进方面,重点评价指标为高层次人才的学历、职称等“人才头衔”,以及科研业务和教学水平等“业绩能力”,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且考察跨度时间较短。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立场、学术道德、师德师风、从教态度等潜在特质的考察不到位,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在人才激励方面,对高层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承认的需求满足不多,存在重激励、轻约束,重物质驱动、轻精神激励的倾向。通过梳理,各高校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大多侧重于薪金、住房补贴、教学科研配套经费等物质方式,高层次人才对个人生活工作状况的比较心理和情绪主动输出倾向明显,这也是导致目前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偏大的主要原因。
(二)引得进,用不足,人才作用发挥有限
目前,高校非常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在人才引进规划中都制定了较高的引才目标任务,但关注点大多集中于高层次人才的输入量和占有量。有的高校迫于人才引进指标压力,只是延揽人才,并未做好人才使用的长期规划,对学校整体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数量、重点领域、优先次序和目标任务规划不足。此外,高层次人才不仅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好的带头作用,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是隐性的。这些隐性的影响力是高层次人才自身具备的软实力,甚至比其本身的业务能力影响更广、更深,但是,目前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具有的政治影响力、社会动员力作用发挥不够。
(三)战略地位不明确,人才工作长期规划不足
人才强校战略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选择,就是要将人才工作提升到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发挥其在学校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有的高校迫于发展的压力,只限于完成人才引进指标,并未做好人才使用的长远考虑。高层次人才不仅是国内外科学界的旗帜与标杆,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份额、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不可替代,都是他们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担当。在部分高校现行的政策中,未能将高层次人才工作规划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办学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要重新审视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地位,形成更加长远的科学规划。
(四)政治引领不到位,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不够
党管人才原则,核心是党领导人才工作,发挥出党的把握大局、引领方向的独特优势。“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的高校未能从政治高度认识党管人才原则之于高层次人才建设的重大意义,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未能体现出党的政治优势,过于看重高层次人才的业绩水平,对“政治红线”和“师德红线”的考察流于形式。甚至有人认为科学研究、理论创新要摒弃过多的政治介入和干预,认为政治引领会妨碍科研创新与发展,将“政治底线”与“政治干预”画上了等号。这诸多因素,都显示出对党管人才原则的理解不到位,贯彻不彻底。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政治站位,引导他们与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同向同行,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不允许“特事特办”。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远虑与近忧

下一篇: 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远虑与近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