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来回游离
 
更新日期:2020-06-11   来源:   浏览次数:2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部优秀的戏剧艺术在于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挖掘。这不仅仅是对于作品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更多的是对作者生长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展现。并且在戏剧艺术的表

 
 “一部优秀的戏剧艺术在于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挖掘。这不仅仅是对于作品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更多的是对作者生长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展现。并且在戏剧艺术的表达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它能够较好地展现一部戏剧作品的结构张力,使人物在这一张一弛的形象中更加丰满有度,从而演绎出戏剧艺术的光彩。”
(一)被镜头放大的情感体验
《暗恋桃花源》一片其实可以分为三个故事,即《暗恋》一剧、《桃花源记》一剧和寻找名叫“刘子骥”的女人的故事。显而易见,《暗恋》是一个悲剧,《桃花源记》是一个喜剧(闹剧),寻找名叫“刘子骥”的女人的故事才是全篇的线索,或者说这个“不在场”的名叫“刘子骥”的女人也是全片的突破口。也因着这个名叫“刘子骥”的女人,《暗恋》和《桃花源》这一悲一喜才得以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从量上来看,《暗恋》一剧只占全片的一头一尾,故事情节也只有一头一尾。而《桃花源记》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也占据了大部分时长。当这两部剧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就形成了奇妙荒诞的舞台效果,甚至到后期两部剧的台词都能奇妙的合为一体。而从两部剧的结尾来说,云之凡与江滨柳终于相见,较为圆满,而老陶却无家可归,连桃花源也回不去了,较为悲惨。两部剧的性质在这里又有所改变,似乎是拍悲剧的那个于心不忍,拍喜剧的乐极生悲了。悲剧成为喜剧,喜剧成为悲剧,既有一种悲喜交加的疏离感,又有物是人非的间离感。
而正因为出现了“两个时空”的重合,或许我们可以假设《桃花源记》是《暗恋》故事的另一种可能性,云之凡和江滨柳一直都从未分离可是却由于性格差异而不幸福。所以这个彼此错过四十年的结才让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白月光。就如同那个老导演所形容的“最纯洁的白山茶花”。一个是静默伫立在江边的杨柳,一个是误入凡尘的白云,或许真的只有当云偶尔荫蔽柳树,两人才有那短暂的交集。
寻找名叫“刘子骥”的女人,乍一看或许会觉得突兀,可没有她《暗恋》和《桃花源记》就只能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故事。刘子骥,乃陶渊明文章《桃花源记》中最后试图寻找桃花源却“未果,寻病终”的高尚之士。在片中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女人寻刘子骥未果,江滨柳寻云之凡几乎也是未果,老陶寻大鱼未果,再寻桃花源也未果。或许“刘子骥”就是代表求而不得,终究抱憾。所以说女人是全片的突破口,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跳出来”的视角,所有人都在找寻,但所有人都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三个故事看似发生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可三个故事都在讲述寻找,或许我们也可以思考,导演是否把他自己内心里的疑惑融入了这部电影,那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找寻的出路究竟存在吗?
整部片子都以“沉浸”与“间离”贯穿始终,观众与故事如此,人物与人物如此,电影与话剧也如此。但落幕时,所有的场景都重叠在一起,病房里落英缤纷,桃林上挂了钟表,于是似乎所有的故事又都只回到故事,所有的观众又都回到了观众,所有的一切都失去意义所在,重归为虚幻了。于是我们说《暗恋桃花源》作为一部以话剧为蓝本的电影,通过镜头的表达,通过导演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刘子骥”,通过话剧形式与电影形式的融合与交互,让观众也处于“沉浸”与“间离”的徘徊中,忽悲忽喜而醉心于影片的美感中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来回游离

下一篇: 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来回游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