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建议
 
更新日期:2020-06-11   来源:   浏览次数:19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发掘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素材《纲要》提到: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认识常用汉字,诵读简单的古诗,了解前人的爱国

 
 (一)发掘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素材
《纲要》提到:“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认识常用汉字,诵读简单的古诗,了解前人的爱国故事,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识字、诵读经典只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不止这些内容。因此老师不应拘泥于教科书,而是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如:博物馆、传统文化电影、纪录片、传统文化书目、电视节目等,使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要发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传承当地文化。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又帮助学生全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重视开展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教师结合班级管理、学生习惯养成践行《弟子规》,通过讲解《弟子规》103个德育故事、观看动画片、参加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友爱他人、谨慎、诚信、善良,养成勤俭节约、干净整洁、不耻下问、全神贯注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力求做到知行合一,向学生们传递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读一读,关键在于明理和践行。
(三)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要利用课堂更要走进学生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指导纲要》要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名人故居、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具有传统文化风貌的街区等进行现场教学,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精心设计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开笔礼、相见礼、冠礼、笄礼等。使学生感觉亲切真实,自然地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消除距离感,淡化说教,避免牵强附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从行为习惯、情感认同、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并且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多渠道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邀请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参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专题教育、理论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看电视节目了解传统文化,补充教材中不系统不完整的内容,形成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小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体育等课程与语文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传递传统文化内容,构建系统、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提升传统文化内容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建议

下一篇: 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