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基于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分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更新日期:2020-06-12   来源:   浏览次数:1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校品牌形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湖南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2015,该平台开通,现如今已经成为在湖南同类高校中影

 
 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校品牌形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湖南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2015,该平台开通,现如今已经成为在湖南同类高校中影响力较大、活跃程度较高的官方媒体。平台由该校党委宣传部“惟新网络文化工作室”运营,通过以下六种策略,把官方微信公众号打造为学校品牌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人员、稿费、例会、创作内容、平台建设等制度,在整个工作室体系内部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日常工作顺利展开,微信公众平台正常运行、人员按部就班工作,全方位给予充分保障,加强新媒体建设管理。

2.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吸纳人才,并且在培训上下重功夫,老生带新生组织培训,加强管理与指导,不仅有助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还有利于学生执行力、新媒体操作水平的提高。

3.加强内容建设
推送内容是微信公众号保持吸引力的重中之重,加强内容建设是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要推送固定的校园新闻、日常活动、学术交流等讯息,还应该在选题上更加多元化,倾向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视角展示校园魅力。
例如,湖南科技大学《今天的科大是樱花味的》这篇推送,通过展示精美的樱花图片,向外界展示了校内樱花的美丽,提升了影响力和美誉度。《爱上科大的70个理由》以学生的心理阐述热爱学校的理由,轻松获得了四万加的阅读量。《点进来,是你从未看过的科大》,以俯瞰的视角展现出大学的另一面,使这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一楼一宇,再熟悉的地方与光景,都变得陌生与美丽。这些优质的推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湖南科技大学的魅力,宣传了高校的形象。
差异化定位是提升高校品牌形象认知度的有效措施,应该探寻本校与其他校园的不同之处,利用优势之处做文章,凸显本校的特点,在这方面进行有意的塑造、宣传,从而使得本校的认知度得到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讲述与学生有关、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立足于校园,又不局限于校园,传播校园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与受众的认知相契合,打造有温度、高质量的推送,潜移默化地将学校的校风、理念等传递给更多的受众。[ 陈春丽 姚川军《基于校园媒体的高校品牌形象传播策略研究》2016.12.23
]

4.提升排版技术
好的推送是图文并茂、风格鲜明的。编辑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组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利用多种编排手段,通过插入边框、形状,以及H5等外部链接的辅助手段,使得推送排版设计效果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吸引受众的注意,传播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品牌形象。
5.及时更新推送
高频度、高密度的推送可以加强与受众的联系。校园官方新媒体平台要及时更新推送内容,定时发布校园日常活动信息、及时发布校园突发新闻,教学科研动态和电子报刊驿站等也应定时发布。校园官方新媒体平台要保持固定的更新频率,因为官方账号的活跃度决定了粉丝的数量、活跃程度,“活粉”是一个账号的真正受众,这类粉丝的点赞、评论、转发等参与行动是衡量这个账号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固定发布推送时间,确定每月发布推送的频率,在受众群体中形成记忆点。
6.与受众形成互动
现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基本上都是直接地参与进传播的过程当中,他们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主动掌握着话语权。所以作为校园官方媒体,必须增强传播内容与受众的贴近性。
不仅是加强内容建设,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还应该与受众形成互动。自动回复、关键字回复、菜单栏、导航栏的设置,都可以有效地加强与用户的联系。湖南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后设置了“微校园、七十校庆、新生专栏”三个导航栏,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这三个选项,直接跳转到想要操作的平台,例如“校园资讯、公告通知、校点滴、校园导航、政务服务、校友服务”等,方便快捷,这有效的提高了用户黏性。
除了线上推送,高校的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推出线下活动, 更深一步激发受众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加与受众的联系,不仅如此,还可以借助线下活动获得更多的推送素材,使得线上平台持续更新。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运营人员应该及时回复评论和私信消息,加强与受众的联系,获取反馈、接受意见才可以更好地创造新内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于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分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下一篇: 基于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分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