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更新日期:2020-06-16   来源:   浏览次数:11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上做出指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这一指示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具体规定“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自此,“课程思政”有了明文规定,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发展方略。

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最早起源于上海,2014年,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上海市高等教育界受基础教育界“学科德育”的启发,在高校试点“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事实上,上海课程思政整体构建就是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所有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基于上述,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符合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积极响应,进一步明确与优化了大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人文目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下一篇: 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