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践服务的专业领域,是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学校环境中,致力于改善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特别是在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以使其恢复和增强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功能实现的一项专业服务活动。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为学生创造“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由此,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涉及到对其自我能力的培育,也涉及对其可行能力培育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一方面是对留守儿童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为留守儿童通构建充分的社会支持网络。
1.自我能力的培育
留守儿童教育的可行能力建设首先需要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掘和培育。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更有效的帮助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可行能力建设。
(1)意识觉醒。意识的觉醒是一切社会工作行动的前提,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首先在意识提升方面进行介入,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认知并进行认知重构,让留守儿童明白自身所处境况的成因,对其自身以及父母境况的成因形成理性的察觉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学校社会工作者与留守儿童共同分析情况,明确个人的多层次需求内容,确定现有与潜在的资源,让儿童看到改变的希望,进而探求下一步社会工作和留守儿童行动改变的方向。
(2)心灵辅导。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众多问题中最明显的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在心理、行为上出现异常的儿童要予以特别的注意。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方法,对其本人和监护人提供服务、咨询与治疗,帮助留守儿童进行自我调适,实现社会融入,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
(3)技能提升。对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较弱等学习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功能个案的社会工作模式促进改善。此外,对具有相似生活经历或有共同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理念的探讨,开展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小组,纠正留守儿童的错误学习认知和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通过优势视角,着力于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潜能,运用综合性的学校社工方法使这些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以促进留守儿童自身能力的积极发展。
(4)智能塑造。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困境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平等的对话、细致深入的沟通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觉醒,增强他们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此外,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消极评价,客观、积极的认识自我,通过日常沟通能力、技巧方面的培训,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
(二) 社会支持网络建构
社会支持网络是儿童可行能力建设的重要的环境影响,社会支持网络可以集聚资源并且使留守儿童将资源转化为可行能力,当他们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时也会意识到仍然有社会支持网络对其进行帮助,如家庭网络、社区网络、组织网络等。此外,上述几个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也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生活环境,而且对留守儿童也已有不同程度的支持。
(1)家庭支持。家庭不仅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物质资源的保障,还提供重要的心理和行为支持的场所,儿童形成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源于家庭。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优化家庭环境,提升家庭凝聚力,增进亲子关系。要引导留守儿童父母完善家庭教育方式,学习新的且进步的教育理念,使父母要意识到不在身边并不代表陪伴的完全缺失,沟通中要注意交流的方式与技巧,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给予其子女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充当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润滑剂,消除可能存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隔膜,动员监护人定期或者及时地了解孩子的现状,并对孩子进行真诚的批评或鼓励。家庭网络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核心,按照马斯洛需要层理理论的观点,家庭对于孩子爱与归属的需求满足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