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孝“文化价值观提倡的孝道,更多的是由社会性行为表现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一种人的行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著名美国社会学家w.奥格本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儒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维持和延续我们祖先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即儒“孝文化”),另一方面也形成和培养了中华儿女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儒孝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传承性和奠基性的作用。
当然,对“孝”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当代中国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在《谈谈孝道》一文中说:“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是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我们应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孝道的作用,不应过分抬高孝道的作用,也不应抹杀其合理的成分,应当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去看待孝道。当今社会,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家庭美德要将尊老的要求排在首位”,这也说明了儒孝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儒“孝”文化,在培育和加强大学生以及社会公民的情感与责任意识方面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高校中大学生普遍在存在自我成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相对缺乏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强、自我奉献精神相对比较弱的现象。这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恰当的儒“孝”教育也不无关系。所以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课学习和教育之外,抓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脉”,即以新时代儒“孝”文化教育为切入点,与时俱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儒“孝”文化教育和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情感与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