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房子:多元文化中自我认同的迷惘
 
更新日期:2020-06-18   来源:   浏览次数:3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德语中,房子与家是同一个单词,这意味着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而且象征着人内心的归宿。小说中,房子是一个贯穿首尾的意象,它体现了主人公在社会

 
 在德语中,“房子”与“家”是同一个单词,这意味着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而且象征着人内心的归宿。小说中,“房子”是一个贯穿首尾的意象,它体现了主人公在社会认同、历史认同甚至人格养成等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蕴含了作者对当代西方社会这一“房子”做出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一些当代西方社会的内部危机。

在《月亮与姑娘》中,房子首先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选择房子的迷惘折射出对社会地位认同的彷徨。汉斯在刚开始寻找房子时信心满满:“他觉得,似乎阳光所及的所有这些房子,都可以供他挑选,哪怕明显住着人;似乎人们在房间里打开窗户或是拉起窗帘,就是为了向他演示怎样住在那栋房子里,直到他从中选中一套为止”(莫泽巴赫,6)。然而,现实的残酷很快打消了他的积极性:大多数房子的租金都是他难以承担的,能够承担的房子却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些代表着富贵品味的“阔气的小阳台”“巴洛克式的粗栏杆”、“窗台上的黄杨树球”并不属于这位年轻人——尽管他非常想获得出身中产阶级的岳母的认可,但种种客观因素却阻碍了他迈上中上流社会的脚步。小说中有一幕是小夫妻由于记错了时间,错过了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不得不在对方别墅前徘徊很久却进不去的场景。一间房子就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房子的差异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天差地别,封闭在房子中的人断绝了彼此间的流动,正如固化的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断绝了人们向上攀登的可能。汉斯最终还是住进了一套他自己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会选择的移民社区公寓:不远处就是火车站,房前是高速行驶的车流,楼下有埃塞俄比亚人开的快餐店、巴基斯坦人开的蔬菜店、菲律宾人开的洗衣店、孟加拉人开的纹身店、伊斯兰人开的旅社……也许,选择多元文化社区正透露出汉斯内心的叛逆倾向:尽管学历和工作都不错,他与以岳母和同事为代表的德国中上层社会始终有一层隔膜,亲近多元文化是他转变自我社会地位认同的一种尝试,是潜意识中对顺风顺水、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的反叛与逃离。

房子还是社会变迁的象征。过去的住户带着他们的回忆离开,新的住户带着憧憬搬进来,一所房子便承载了许多故事。在房东西格的描述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在战争之前这里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居住区,他的父母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莫泽巴赫,72),但到了西格这一代家境却每况愈下。这栋房子“挺过了战争时期火车站周围尤其密集的轰炸”(莫泽巴赫,73),却没能躲过时代的变迁:外来房管后来居上,本地房东却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不仅不敢向房管讨要房租,还常常受到整个社区的嘲笑。但西格仍不肯面对现实,反而沉湎于对逝去感情的怀念中;即使手头拮据不得不靠施舍过活,也依然要维持最后的尊严。在西格身上,我们可以一窥没落的本土中下层居民的生活窘境与精神状况。“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读者在同情西格被“后来者居上”的外来移民们逐渐挤压掉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应当反思西格自身存在的问题。人就像房子一样,“它自身没有发生变化,却突然成了劣等和破旧的东西”(莫泽巴赫,77)。对于西格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同情的笔触中不无讽刺。西格的身上集中了这个民族的许多特性,如固执、恋旧、保守等,如果新的一代仍然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或耻辱中,就会一遍遍重走西格的老路;但如果像汉斯这样完全抛弃过往、全盘接受新的潮流,又会遗忘旧有的美德,迷失自我——何去何从,都需要新的一代人找到面向未来的、明确的自我历史定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房子:多元文化中自我认同的迷惘

下一篇: 房子:多元文化中自我认同的迷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