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奇观”——聚焦与绝度的混编
 
更新日期:2020-06-24   来源:   浏览次数:2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何为奇观,《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奇,异也,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引申来说,是人类的调动各种感官系统所能直接感知

 
 何为“奇观”,《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奇,异也,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引申来说,是人类的调动各种感官系统所能直接感知到的因罕见稀有、出乎意料、特殊迥异而引起人们心理震惊的场景或事物。在以往的认知中,“奇观”常常被窄化为“特效技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单纯提供视听消费为目的的影片技术,事实上,“奇观”作为一种美学特征,至少在四个维度上有所作为:视听效果、故事结构、叙事层面以及表意层面。在最表层也就是视听效果层面,“奇观”所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感知的就是利用技术性手段强化观众对于影像的视听感受,从中无限缩进“真实”与“幻象”的距离。在故事结构层面,“奇观”叙事所具有的强大“戏剧性”要求影片的情感冲击力对观众做到一击即中,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重新界定“看电影”这一行为,不再单纯以思想表达和观念传为主要任务,还要在身心层面创造冲击以填补观众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在叙事技巧上推陈出新体现视听刺激。但是电影最终的功能终究是达意,“意义”的传达在符号使用上已经穷尽所能,因此电影不能与其他视听手段无二,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排列和平庸的传情达意,一部好的甚至是完美的影片,“奇观”美学必须要求它必须在原有意义的传递之外提供更多的思考价值。

影像想来具有双重性质,以两极张力的收缩拉伸来反映现实世界,这就使得物质世界的呈现在主观化与客观化之间游移,当影像表达的外部探索从“真实”一极转向相对的一极时,就会发现,“奇观”与“真实”一样重要为电影世界构造了边界维度。银幕毕竟不是现实世界,它始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符号意义的传达,是有别于现实图景的想象和虚拟世界,它可以无限趋近于生活,却始终和现实生活分割两端,电影具有的仿真性就以为着就是可以以假乱真也绝不可能等同于真实,因此,“奇观”所彰显的虚拟影像世界与现实存在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贴合对应,而是随着电影的发展,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为现实世界蒙上面纱。“奇观”提取于现实,脱胎于人的情感和创作,体现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攀登,实现对现实的风格化转写。

在一百多年的观影经验里,人们对虚构叙事所创造出来的影像真实深信不疑,甚至认为“奇观”是通往“真实”的另一条路,但事实上,电影凭借各种视听技巧和数字技术所模拟出来的逼真影像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手段,通过符号创造遮蔽了故事本身的虚拟性和创作性,在引人入胜的同时做到对“想象的逼真外化”。根据题材的现实程度可以简单的将电影划分为两大类别:表现日常生活的现实题材和天马行空的非现实题材,但是无论哪种在制作上都被要求具有“逼真感”才能换回观众的信任,甚至后者对真实感的依赖更甚;与此同时,利用虚拟空间创造出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全新世界,也是百年来被无数影人奉为圭臬的金句。于是在卢米埃尔兄弟第一实现次在银幕上出现火车并极速冲向人群,人们惊恐万分,躲闪不及时,电影便带给了人们一份新的惊喜:陌生与惊奇。对于运动的图像所创造出来的本能反应和新鲜感觉,称之为“仪式化动作”,这便是“奇观”所带来的成就和意义,它是电影为徘徊于尘世的人们给予一个惊奇和充满想象的馈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奇观”——聚焦与绝度的混编

下一篇: “奇观”——聚焦与绝度的混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