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党建品牌的内涵:
“品牌”在《牛津大辞典》里,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品牌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种管理技术和管理思维,在管理学中,品牌化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品牌在商业中是作为无形资产存在着,但往往显示着有形的价值。党建品牌其实质就是将“品牌”的理念引入到党建工作中,通过借用品牌管理理念和经营品牌的市场经济手段,来创新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是以高校党建工作某一领域为主创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师生为重点,以围绕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凝聚着党的执政理念,体现着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目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够起到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高校党员、师生普遍认同,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党建工作理念、标识或载体。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立在高校党建各项工作基础上,扎根于广大师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贴近于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针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服务于师生的人生发展、专业学习,形成于广大师生的认同之中。创建基层党建品牌既是对基层党建实践经验的凝练提升,也是对基层党组织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的优化创新。
基层党建品牌的评价标准
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就是对基层党建工作内在规律的探索总结,品牌创建过程就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形式、载体、机制不断创新的过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的创建,要以鲜明的主题教育人,以特色的制度凝聚人,以品牌的活动吸引人,以响亮的口号影响人,可以加深师生对党的认识,深化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的理解。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品牌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党建品牌等同于一次主题党建活动,譬如特色党日活动等同于党建品牌,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和持续性,有的党建品牌名称过长;有的党建品牌类同于一种宣传口号,有的党建品牌大而空等等,这些都是对党建品牌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基层党组织不能很好地认识、理解党建品牌,就不能较好地创建党建品牌。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是否合理,是否因地制宜,有其内在评价标准:
1、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要有特色,要体现不同学校的特点,不要人云亦云, 要体现创新性。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机制、内容、方法与载体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主题、制度、活动、口号,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2、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要凸显鲜明的主题,并使主题形象性。要用品牌理念、方法和机制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并具有简洁凝练、便于识别的品牌名称、形象标识。
3、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要体现实践性,具有实际效用。党建品牌要有内容、有形式、有载体、有实效,要有利于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发挥,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党的政策、方针,深刻理解现阶段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决定,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要体现参与性,广大师生要对其有认同感。基层党建品牌只有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才能使广大师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内在活力和潜能,使参与者既是品牌创建的实践者,又是创建活动的受益者。同时,还能扩大党建品牌、基层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5、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要体现示范性和推广性。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成果要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功能,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具有比较高的推广度和美誉度,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和推广,得到广大师生、党员的高度评价,在学校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机制,用品牌承诺服务群众、用品牌标准制约自身、用品牌形象接受监督、用品牌效果提升社会效应,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服务群众效能。这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基层党组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