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术微信公众号知识传播的特征
 
更新日期:2020-07-01   来源: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微信公众号的知识传播是自媒体时代数字阅读和媒介融合的产物,空间的区隔进一步打破,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上文以语言类学术微信公众号为

 
 微信公众号的知识传播是自媒体时代数字阅读和媒介融合的产物,“空间的区隔”进一步打破,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上文以语言类学术微信公众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总体情况展开分析,从某些侧面描摹了当前学术微信公众号的知识传播特点。事实上,学术微信公众号的知识传播业已成为一种媒介文化,概括说来,当前学术微信公众号知识传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知识生产方式上表现为二次加工为主,在知识传播主体上表现为多元行动者参与,在知识扩散模式上表现为强纽带与弱纽带交织。

知识生产方式:二次加工为主

根据媒介载体形式的不同,专业化的学术知识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呈现出来。根据赵勇的分类,当前的学术成果主要以四种方式存在:第一种是纸质媒体存在,主要通过专著、学术期刊、报纸等印刷出版形式展现;第二种是互联网存在,主要通过博客、微博、各类学术网站等发布;第三种是数据库存在,以电子文献形式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集成性数据库;第四种则是微信公众号存在。上文关于高阅读量推文的分析中提到,以“话语生态研究”为代表的公众号在内容生产上定位于发布原创成果,这一类公众号紧跟学术热点、社会问题等发布原创性推文,亦有少数公众号开辟了原创栏目,如“语言战略研究”等,然而纵观当前学术微信公众号的知识生产方式,此类公众号仍是少数。当前微信公众号的知识生产仍然以对传统学术成果的二次加工为主要方式。这种二次加工,一方面表现为,微信公众号的知识生产是对前三类知识平台的内容搬运;另一方面表现为大量聚合型知识平台的形成。

知识传播主体:多元行动者参与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自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呈现出虚拟化、数字化、零边际成本等这些特点,而这些特点使得知识传播的门槛降低。除了研究院校、智库平台等实体机构,期刊、出版社、报纸、学术网站等出版机构,学术信息服务商,新兴的学术服务盈利组织等等,许多自发性的学术团体开始涌现,在自媒体平台进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尤其是个人或非正式学术团体运营的公众号,在知识生产与传播场域中占有极大比重,这在传统知识传播平台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值得注意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博弈,一些微信传播指数较高的公众号已经培养了自己稳定的受众,以“置顶公众号”的形式成为自媒体端知识传播场域的意见领袖。

(三)知识扩散模式:强弱纽带交织

“分享是建立在个体价值判断之上的自我表达行为”,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具有私密性,我们知晓一个未关注的公众号或一篇高阅读量推文一般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好友转发、或者好友点赞后推送到微信平台的“看一看”。上文关于平台类别的分析指出,样本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大多采用订阅号形式,进行知识扩散的需求远高于提高信息服务,因此知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主要通过后期的点赞(在看)、评论、转发等形式进行。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认为,依据时间量、情感紧密性、熟悉程度和互惠关系等四个维度,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分为强纽带和弱纽带。微信公众号作为自媒体平台的知识传播载体,区别于博客、微博、贴吧等其他自媒体形式,其重要特征在于它与微信软件的关联捆绑。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在看等,这些与微信软件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使得微信公众号的知识传播扩散网络兼具公众性和私密性。一方面,微信公众号作为公共的自媒体平台,通过内容将用户与公共平台相关联;另一方面,与微信软件其他功能的捆绑又使得学术微信号在后期的传播过程紧密与熟人圈子相联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术微信公众号知识传播的特征

下一篇: 学术微信公众号知识传播的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3

(c)2008-2013 学术规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